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辘轳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

  • 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
  • 东南隅:东南方向的角落,这里指的是秦氏的楼阁。
  • 秦氏:指秦姓人家。
  • 罗敷:一个名叫罗敷的女子。
  • 蚕桑:养蚕和采桑。
  • 城南隅:城南边的地方。
  • 青丝为笼系:用青色的丝线编成笼子系住。
  • 桂枝为笼钩:用桂枝编成笼子的提手。
  • 倭堕髻: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向下梳成一个坠形的髻。
  • 明月珠:指耳中的明珠。
  • 缃绮:浅黄色的绸缎。
  • 紫绮:深紫色的丝绸。
  • 行者:过路的人。
  • 捋髭须:用手拔胡须。
  •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摘掉戴在头上。帩头:即“冦”,是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帽子。
  • 耕者忘其犁:种地的人忘了自己的犁。
  • 锄者忘其锄:除草的人忘了自己的锄头。
  • 来归相怨怒:回来时互相怨恨和愤怒。
  •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五马立踟蹰:形容使君踌躇满志的样子,五马并行,显得威武而犹豫。
  • 吏:官署中负责文书、传达等事务的人员。
  • 问是谁家姝:问这女子是什么人家的女儿。
  •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秦姓人家有个好女儿,名叫罗敷。
  • 「罗敷年几何?」:罗敷多大年纪?
  •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二十岁还嫌年轻,十五岁已经相当大了。
  • 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不如一起乘车回去吧?
  • 前致辞:向前致词。
  • 「使君一何愚!」:你太愚蠢了!
  •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您已经有了妻子,罗敷也有了自己的丈夫。
  • 「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您身边有上千名骑士随从,您的夫婿地位显赫。
  •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用什么方法能识别出您的夫婿呢?可以用白马跟随在华丽的马车后面。
  •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辘轳剑,可直千万馀。」:用青色的丝线系住马尾,用黄金编织马头的装饰;腰间挂着锋利的宝剑,价值超过千金。
  •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十五岁任郡中小吏,二十岁升为朝廷大夫,三十岁做侍中郎,四十岁时就拥有一座城池。
  •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这个人肌肤非常白净,留着胡须,很有风度。
  •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走路时姿态优雅,缓缓地走在官府中。
  •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坐在厅堂里的几千人都夸赞罗敷的丈夫如何如何优秀。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富有的贵族女子罗敷的生活场景。罗敷的美丽与才智引起了众多人的注意,包括官员和农民,他们纷纷前来欣赏她的风采。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绘,展现了罗敷的美貌、智慧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同时,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态度和行为的描写,表达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不同期待和偏见,以及罗敷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控。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