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也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衺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廖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赌,靡不兼载。厥宜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说文解字序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也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衺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廖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赌,靡不兼载。厥宜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译文:
《书》中说过:“我要观察古人的意象。”就是说必须遵守和修整古代的文字,而不是任意地篡改。孔子说:“我甚至还记得史书中的缺文,现在都丢失了。”这大概是因为他不了解就不去询问,人们自己使用自己的意见,是非没有依据,巧妙的言辞让人疑惑。文字是经学的根本,王政的起源,前人所以留给后代,后代因此能认识古代。所以说“根基建立而道理产生”,知道天下最精彩的学说却不能扰乱它。现在我叙述篆书、古体字,广泛地采集通达的人的意见,从大到小,都是可信且有证据的。考察编纂这些学说,是用来整理各类事物的原理,解释错误和疑难问题,让学者明了,达到理解圣人的意图。将它们分开归类,互不混杂。万事万物都很繁复,但没有一样是不包含的。其中有些应该不是明显的,就明确地告诉人们。他们称《易经》为:《周易》,称为《尚书》的是:孔氏,称为《诗经》的是:毛氏,称为《礼经》的则是:《周礼》,称为《春秋》的是:左氏,称为《论语》和《孝经》的都是古文。《其他书籍》在所不知道的地方,大概空缺着不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