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也,驱兽毋害五谷,毋大田猎。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是月也,聚畜百药。靡草死,麦秋至。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蚕事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

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则草木蚤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养壮佼。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竾簧,饬钟磬柷敔。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月令第六” 是《礼记·月令》的第六章,主要描述的是仲夏时节的天文、农业和祭祀活动。在这一章中,详细描述了天子在这个时节应如何行事,包括天象、农事、祭祀等各方面的内容。

关于天象的描述,“其日丙丁”指的是这个月的太阳位置,即仲夏时期的太阳运行位置,通常为白天时间较长。同时,提到了“帝炎帝”,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象征着夏季的炎热与生命力。

谈到了“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意味着如果在仲夏时期施行秋令,那么天气会异常干燥,雨水稀少,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接着提到“行冬令,则草木蚤枯”,如果施行冬季的政令,则会使草木生长得过于急促,最终导致植物枯死。最后指出了“行春令,则蝗虫为灾”,如果施行春天的政令,则会引发蝗虫灾害,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在农业方面,“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描述了仲夏时节农民开始种植小麦的场景,而天子还会举行一种仪式,用猪肉来品尝新收成的小麦,这反映了古人对于粮食丰收的重视以及对神灵的敬仰之情。

在祭祀活动上,“后妃献茧”是指皇后及妃子们将蚕茧献给朝廷,用以制作丝绸。紧接着,“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说明此时开始收取蚕茧税,并且制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此外,还涉及到了“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即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给予相应的祭品,以确保所有贡献者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月令第六”不仅描绘了仲夏时节的自然现象和农业生产情况,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国家治理原则。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