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不言不语。呼俳噏所。俳适一起。狼率不止。生拔牛角。摩断胃耳。
马无悬蹄。牛我上齿。骆駼无角。奋迅两耳。

【注释】

俳:古代的一种民间歌舞。噏:喝。适:适合。牛角:牛的角。胃耳:牛的耳朵。马无悬蹄:马没有蹄。牛我上齿:牛的上门牙。骆駼无角:骆驼没有角。奋迅:奋起疾行。

【赏析】

此诗为《俳谐体》之一首,内容是描述俳优们表演时的动作。

“俳不言不语。”这是对俳优们的总评,言外之意是说俳优们不善于言谈。“呼俳噏所。”“噏”,同“饮”。这里指俳优们饮酒作乐,即“以酒为伴”的意思。“呼俳噏所”,就是让俳优们尽情地饮酒作乐。“俳适一起。”“俳”,即“俳优”。这里指俳优们开始表演节目了。“狼率不止。”“率”,同“数”。这里指表演节目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不停。“生拔牛角,摩断胃耳。”“牛”字前用一单人旁,说明是一个人表演。“牛角”、“胃耳”是比喻,指鼻子和口。“牛角”、“胃耳”被“生拔”和“摩断”,意思是鼻子和口被“生拔”和“摩断”,形象地描绘出表演者的丑态。“马无悬蹄。”“马”字后用单人旁,说明是一个人表演。“马无悬蹄”是说这个人像马一样,没有长在背上的蹄子,而只有一条腿,所以表演者只能在地上爬行,不能直立行走。“牛我上齿。”“我”字前用双人旁,说明是两个人表演。“牛我上齿”是说这两个人像牛一样,头上有两颗门牙,所以表演者也只能在地面上爬着,不能直立行走。“骆駼无角。”“駼”,同“驴”。这里指另一个人表演的是驴,而驴是没有角的,所以这个表演者也只能在地上爬行,而不能直立行走。“奋迅两耳。”“奋迅”是形容马、驴等动物的跑动状态。“两耳”是说这两个动物有两只耳朵。“奋迅两耳”是说这两个动物像马、驴一样,有两只耳朵在跑动。

这首诗通过描写俳优们在表演时的丑态,讽刺了当时的俳优们只知吃喝,而不会说话,更不会表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