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天子居总章右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
诗句: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译文:这个季节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太阳在房宿,黄昏时分月亮出现于虚宿,拂晓时分则进入柳宿。
注释:季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也称为仲秋,是中国农历的一种节气划分方法。房:中国古代将天空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有一个星宿,这里指的是东方的天空。虚: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位于北方天空。柳: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位于东方天空。日、昏、虚、旦:分别指太阳、黄昏和黎明时所在的星宿位置。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天文现象,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与理解。同时,这些天文现象也与农业生产、社会活动等方面息息相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