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稿鞂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

君子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于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焉。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诗句: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

译文:君子说:“礼的接近人情之处,不是最完善的。郊祭时用牲畜的血,大飨的时候用生肉,三次献祭用牲口煮熟了的肉,一次献祭用熟肉。”

关键词解释:

  • 郊血:指在郊外进行的祭祀活动中使用动物的血液作为供品。
  • 大飨腥:指在大宴请宾客时使用肉类。
  • 三献爓:指三次献祭时使用煮熟的肉类。
  • 一献孰:指一次献祭时使用熟肉。

赏析:
这段文本描述了古代礼制中对食物的处理和献祭程序。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以及仪式中的精细之处。例如,使用动物的血液和煮熟的肉类来表示尊敬和虔诚,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食物来源和处理方式的慎重态度,以及对仪式流程的严格遵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