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边收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秋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熟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其二】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垌。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鹤鸣。
【注释】
从军:指从军服役。
所从:所追随的人或事物。
神且武:形容所追随的统帅或将领英勇威武。
焉得:哪里能得到,意即如何能够。
相公: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赫怒震天威:威严震慑天地。
西:这里指西边,指南朝。
收地贼:收复失地的贼寇。
忽若:仿佛好像。
陈赏越秋山:在秋天的山上陈列战功,赏赐。
逾:越过。
酒肉逾川坻:酒肉堆积如山。
饫饶:饱食丰富。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步行和骑马都回来,多余的财物可以拿回去。
拓地三千里:扩展土地三千里。
往复:往返。
歌舞入邺城:进入邺城的歌舞表演。
昼夜处大朝:白天和黑夜都在朝廷上活动。
内不废家私:内心没有忘记家事私务。
禽兽惮为牺:禽兽害怕成为祭品。
良苗实已挥:好庄稼已经收割完毕。
窃慕负鼎翁:私下羡慕那些像老鼎一样稳重的人。
愿厉朽钝姿:希望学习这些老者,使自己变得迟钝、笨拙。
相随把锄犁:一同耕作。
夫子:这里指孔子。
【译文】
从军服役有苦乐,只是要问追随谁?
所追随的是神勇又威武,怎能长久劳师疲?
相公出征征关右,声威浩荡震天威。
一战消灭獯虏患,再战服羌夷归顺。
西边收复失地贼,仿佛随手拾遗物。
赏赐丰厚过秋山,酒肉堆积似江河。
军中将士皆饱食,人马肥壮喜洋洋。
行军途中兼骑马,余下物资有余藏。
扩展领土达三千里,往来迅速如飞翔。
歌舞升平到邺城,所愿获得无违抗。
白天夜晚都忙碌,晚上归营薄言归。
对外参赞时政明,内心不忘家室私。
禽兽恐惧当牺牲,良田收获已结束。
我暗自仰慕那些老臣,愿效仿其沉稳态度。
不能效法沮溺人,一同劳作种庄稼。
仔细阅读了夫子诗篇,明白他所言非虚妄。
【赏析】
这首诗是五首从军诗中的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作为士兵服役时的复杂情绪和对战争结果的期盼。
第一首主要描绘了士兵们服役期间的欢乐与痛苦,以及他们对追随的统帅或将领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取得胜利,为国家带来荣耀。
第二首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场景,士兵们回到家乡,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和赏赐。同时,也反映了士兵们内心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因为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第三首则描述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生活状态,他们在长时间的战斗中表现出坚韧的精神和勇敢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战争结果的担忧,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第四首则描述了士兵们在战后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获得了物质上的奖赏和享受,但同时也面临着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困扰。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战争的胜利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第五首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战争的看法和理解。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战斗,既有欢乐也有痛苦,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