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曰:“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而恩洽,动不为身。今年猎长杨,先命右扶风,左太华而右褒斜,椓截嶭而为弋,纡南山以为罝,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帅军踤阹,锡戎获胡。扼熊罴,拖豪猪,木雍枪累,以为储胥,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虽然,亦颇扰于农民。三旬有馀,其廑至矣,而功不图,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干豆之事,岂为民乎哉!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蒙窃惑焉。”
翰林主人曰:“吁,客何谓之兹耶?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者也。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客曰:“唯唯!”
主人曰:“昔有强秦,封豕其士,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豪俊麋沸云扰,群黎为之不康。于是上帝眷顾高祖,高祖奉命,顺斗极,运天关,横巨海,票昆仑,提剑而叱之,所过麾城摲邑,下将降旗,一日之战,不可殚记。当此之勤,头蓬不暇疏,饥不及餐,提鍪生虮虱,介胄被沾汗,以为万姓请命呼皇天。乃展民之所诎,振民之所乏,规亿载,恢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
诗句:
- 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曰:“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而恩洽,动不为身。今年猎长杨,先命右扶风,左太华而右褒斜,椓截嶭而为弋,纡南山以为罝,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帅军踤阹,锡戎获胡。扼熊罴,拖豪猪,木雍枪累,以为储胥,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虽然,亦颇扰于农民。三旬有馀,其廑至矣,而功不图,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干豆之事,岂为民乎哉!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蒙窃惑焉。”
译文:
客人问翰林主人:“听说圣明的君主养育民众,仁慈地施予恩惠,行动都是为了民众的利益,今年的狩猎活动,他首先命令了右扶风,左边是太华山,右边是褒斜谷。用木棍、树枝来制作弓箭,用南山的藤萝作为捕鸟网,在森林中设置上千个捕鸟陷阱,在山上设立一万骑兵的营地,指挥军队前进,获得胡人。他们抓住熊、罴兽,拖动豪猪,使用木制的箭杆和箭袋,用来储存箭矢。这些都是天下最壮观的景象。然而,这也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已经进行了三个多月了,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困苦到了极点,但功劳却不为人所知,恐怕那些不了解的人,在外面就会认为这只是为了娱乐的游玩,而在内部则不被当作是国家的大事,难道这真的是为民之举吗?而且君主将清静无为当作神圣的境界,淡泊寡欲被当作高尚的品德,现在却喜欢外出展示威武,多次动摇军队的士气。这些行为并不是君主应该急于去做的事务。我对此感到非常困惑。”
注释:
- 子墨客卿: 客人自称的名字或身份。
- 翰林主人: 翰林的主人或官员。
- 盖闻: 表示听到后有所思考或感慨。
- 仁沾而恩洽: 仁慈地施予恩惠。
- 长杨: 地名,可能是指今天的某个地方。
- 右扶风、左太华、右褒斜: 分别指的是三个地理位置。
- 椓截嶭: 用棍棒和枝条做武器或工具。
- 纡南山以为罝: 把南山的藤萝用来作为捕捉动物的工具。
- 罗千乘于林莽: 在森林中设置上千个陷阱捕捉猎物。
- 列万骑于山隅: 在山顶上布置一万多骑兵。
- 帅军踤阹: 指挥军队前进。
- 提戎获胡: 获得胡人。
- 扼熊罴: 抓住熊和罴。
- 拖豪猪: 拖动豪猪。
- 木雍枪累: 使用树木作为弓箭的支架。
- 储胥: 储存箭矢的地方。
- 展民之所诎: 显示民众所受的屈辱或痛苦。
- 振民之所乏: 救济民众的困难。
- 规亿载: 规划长远的未来。
- 恢帝业: 扩展帝王的事业。
- 七年之间: 七年的时间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君主治理国家的一种看法,强调了君主应当以民生为本,不应过于追求个人的享乐和炫耀武力。诗中的“长杨”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场景,而“括弧”则可能是指代某种特定的动作或状态。诗中的“客”则是对翰林主人的尊称,表明了对话的主体关系。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