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诗句】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译文】
自古以来,受命以及中兴之君,哪能不曾得到贤人君子共同治理天下呢?当他们得到这些贤人君子时,他们并不出现在民间,难道是偶然相遇吗?实际上是君主们主动去追求他们罢了。现在天下尚未安定,这正是我们迫切需要寻求贤才的时候。
“孟公绰担任赵、魏的官员就已经很优秀了,但他却不能胜任滕、薛的官职。”如果一定要廉洁的士人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又如何能够成为一代霸主呢?现在我们国家难道就没有一个穿着粗布衣服但心怀珍宝,在渭水之滨垂钓的人吗?又或者有没有一个偷窃妻子的财物然后受到无知者的赏识呢?
各位先生们帮我广纳贤士,明察人才,只有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被我所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求贤若渴的心情。他不仅对那些已经得到认可的贤臣表示赞赏,也对那些默默无闻但有才能的人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够发现和重用他们。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态,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视程度。同时,诗人通过对孟公绰等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优秀表现,进一步强调了求贤的重要性。最后,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如何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思考,希望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