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馀。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闲疏楚君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馀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闲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闲,与黥布行收兵。

下面是对《史记 · 十二本纪 · 高祖本纪》的逐句释义:

  1. 诗句:“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馀。”
  • 译文:汉王的军队驻扎在荥阳以南,修筑了一条通向黄河的通道(甬道),目的是为了从敖仓获取粮食。他和项羽相持了一年多。
  • 注释:荥阳,地名;甬道,古代用于运送军队和物资的地下通道;敖仓,一个战略要地,位于今河南省。
  • 赏析:此句展现了汉王在战略上的布局和决心,通过修筑甬道来确保粮草供应,同时为将来的决战做准备。
  1. 诗句:“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
  • 译文:项羽多次侵犯并夺取了汉王的通道,使得汉军缺乏食物,最终包围了汉王。
  • 注释:数侵夺,多次侵犯;汉王,指汉高祖刘邦;围,包围。
  • 赏析:这里体现了项羽对汉王通道的频繁攻击,导致汉军的困境,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伏笔。
  1. 诗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
  • 译文:汉王请求和解,割让荥阳以西的土地给汉。
  • 注释:请和,请求和平解决争端;荥阳以西,指的是荥阳以南的地区;为汉,归顺于汉朝。
  • 赏析:这一策略显示了汉王灵活处理军事压力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政治谋略。
  1. 诗句:“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闲疏楚君臣。”
  • 译文:项羽不听从汉王的建议,汉王为此感到忧虑,于是采纳了陈平的计划。他给了陈平四万斤黄金,用来离间楚君臣的关系。
  • 注释:项王,即项羽;陈平,西汉初年的谋臣;金四万斤,给予大量金钱作为诱惑。
  • 赏析:此举表明汉王在外交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策略,利用金钱和政治手段来削弱对手的力量。
  1. 诗句:“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 译文:因此项羽开始怀疑他的谋士范增,范增当时劝说项羽继续进攻荥阳,当项羽被怀疑时,他愤怒了,辞去了职位,希望获得尸骨回归部队,但是还未到达彭城就去世了。
  • 注释:亚父,范增的尊称;彭城,古地名;死,去世。
  • 赏析:这句反映了范增在关键时刻的影响力和他对项羽决策的影响,同时也展示了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个人命运交织。
  1. 诗句:“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馀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
  • 译文:汉军断了食物供应,于是在夜晚派出两千多名女子,穿着盔甲,楚军趁机从四面攻打汉军。
  • 注释:绝食,断粮;东门,古代城门的名称;被甲,全副武装;四面击之,四面受敌。
  • 赏析:此处描述了一种战术上的巧妙运用和士兵们的勇气,以及战争带来的极端生存状态。
  1. 诗句:“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
  • 译文:将军纪信乘坐汉王的车驾,假装成汉王,欺骗楚国,楚国人都高呼万岁,聚集在东城墙观看,因此汉王得以率领数十名骑兵从西门逃跑。
  • 注释:将军纪信,汉军中的将领;王驾,指汉王的御车;诳楚,欺骗楚军;城东观,聚集在东城墙观看。
  • 赏析:这段描述展现了纪信的勇敢和智慧,以及他在危机时刻所做的关键决策。
  1. 诗句:“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
  • 译文:命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卫荥阳。其他将领和士兵无法跟随的,都集中在城中。
  • 注释:令……守荥阳,命令某人守卫某地;不能从者,没有跟随的;尽在城中,都集中在城中。
  • 赏析:这里反映了汉军在荥阳之战后的紧张态势和防守策略。
  1. 诗句:“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 译文:周苛和枞公互相商量说:“背叛国家的君主,难以与他一起防守城池。”于是杀死了魏豹。
  • 注释:反国之王,指那些背叛国家的人;相谓,相互商量;因杀魏豹,因为上述原因杀了魏豹。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周苛和枞公的政治立场和行动逻辑。

通过对《史记 · 十二本纪 · 高祖本纪》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和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刘邦的军事生涯和政治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