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驩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原文: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译文:
这时尧年事已高,便命令舜暂代自己处理政务,以便观察天命。舜就坐在璇玑和玉衡星下,统一了七个天体的运行。舜接着祭祀了上天、地祗,向山川神灵致祭,与众神灵辩论对答。他手持五种瑞物,选择吉日进行祭祀活动。他在春天巡视四方,到了东方的泰山举行祭祀,向山川之神禀告功绩。舜又到东方各国诸侯那里访问,协调时间、月相、节气以及日、音律、尺度、权衡,修订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的礼仪制度。最后舜返回。五年一次的巡视各地的风俗和民情的活动也结束了。舜又回到祖庙和父家长庙祭祀先王,使用公牛来进行祭祀。每五年一次,诸侯们都来朝拜。舜向他们传达治国之道,考察他们的政绩。舜还制造了十二个州的地方行政区划,治理河流水道。舜还制定刑罚法规,减轻了五种刑罚,将鞭打作为官吏的刑罚,用扑击作为教育处罚的工具,用金属作为赔偿罪罚的工具。遇到灾害或过失的人,可以赦免;怙恶不悛、凶顽不仁的人,依法处刑。舜恭敬谨慎地对待刑罚。
赏析:
这段文字记录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位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生平事迹和他们在位期间的重大政治事件。《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首篇,它保存了许多历史资料,对于后人了解历史年代发展顺序有着重要的价值。
从文本内容上来看,这一段记载了尧帝晚年时任命舜暂时管理国家政务的过程。这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禅让传统和贤能选任的原则。尧帝之所以要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年事已高,需要寻找能够继其位、继承其治绩的人才。而舜则是一个备受信任和尊敬的人物。舜的执政能力得到了验证,他不仅统一了天体运行,还通过各种仪式和法律来规范和管理国家事务。这种“以德治国”的理念在古代社会中是十分常见的,也是当时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段文字还提到了舜帝在位期间的重要活动。比如,他巡视各地、祭祀山川、会见诸侯等行为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促进各部落之间的和谐。他的这些行为体现了古代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此外,舜帝还注重法制的完善和执行,他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和刑法规定,以确保国家的有序运转。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古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整段文字通过对舜帝一生的叙述,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统治者的形象。这位统治者不仅要具备智慧和才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治理能力。他能够根据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接班人,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维护国家的稳定。这样的领导者是古代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后世人们所推崇的理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