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
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城周。”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王受九鼎而图犯。”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因谓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秦果出兵。又谓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请后可而复之。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周。
”`
史记 · 《十二本纪》 · 周本纪
【译文】
三十四载,苏厉对周君说:“秦军攻破韩、魏联军,杀犀武,攻取赵的蔺、离石等城,皆是白起之功。他善于用兵,且得到天命。如今又率师出塞攻打梁国,如果梁国被攻破,西周将陷入危险之中。君王何不遣使者说服白起呢?可以这样对他说:‘楚国有养由基,此人善射,能在百步之外百发百中。’这时,一位观者从旁观看,赞叹不已,但有一人为之鼓掌,称赞养由基,并表示愿意学习射术。养由基听后,便放下弓箭和剑,问对方为何能如此,这位观者也回答称,并非自己教他如何射击,而是因为他在百步外都能百发百中的神技,因此无需教导。养由基听后大笑,释然。‘那么,客人您又怎能教我如何射呢?’观者回答,‘我并不是为了教您怎样支左诎右,而是因为您能在百步外百发百中,不需刻意放松或保持体力。然而一旦松懈或力竭,便会错失良机,箭矢无法命中目标。’现在,白起已破韩、魏军,击犀武,攻取赵之蔺、离石等地,功劳卓著。但若再率军越过两国边境,直指大梁,一旦不能攻克,前功尽弃。君王不如称病不出战。”
【赏析】
此篇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厉对周王的劝说。通过生动的例子,如楚国的养由基与观者的互动,展示了即使是技艺高超之人,也需要适当的休息来维持状态。这反映了战国时代重视实用技能,同时也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适时休息和调整心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就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身心健康。
注释:
- 苏厉: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以游说诸侯著称。
- 周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之一,位于西周。
- 韩、魏:当时的两个强国。
- 犀武:魏国名将。
-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地处中原。
- 蔺、离石:赵国地名。
- 白起:秦国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闻名。
- 梁王:魏国的君主。
- 九鼎:古代帝王传国之宝,代表国家政权的合法性。
- 楚养由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射箭高手,擅长远距离射箭。
解析:
故事背景:本文讲述的是苏厉向周王建议阻止军事行动的故事。苏厉通过比喻(如养由基射箭),强调战争中需要休息与恢复的重要性。
人物关系:苏厉作为周的使节,向周王提出忠告,显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以及说客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周王作为一方的君主,其决策受到多方影响。
历史意义: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军事策略,也体现了个人能力与国家命运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此外,它也提示人们即使在取得重大胜利时也应注重自我修养和精神状态的维护,以期在未来能够持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