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十八年(公元前670年),齐桓公逝世。    
    
二十年(公元前668年),秦国消灭了梁国与芮国,扩展了领土。    
    
二十二年(公元前654年),晋公子重耳逃离晋国,前往秦国寻求避难。    
    
二十三年(公元前649年),晋惠公去世,公子重耳被立为国君,史称文公。    
    
二十四年春(公元前643年),秦穆公迎回流亡的晋公子重耳,并与其妻子故子圉结为姻亲。    
    
二十六年(公元前638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巩固了晋国的地位。    
    
三十二年(公元前621年),晋文公去世,由其子昭襄王继位。    
    
【赏析】    
此段记载了秦国从弱到强,再到一统六国的历程。其中,秦文公和其母弟怀公之间的斗争,以及重耳流亡至秦国的经历,展现了人物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而重耳的归国和在晋国的崛起,则彰显了个人智慧和努力能够改变命运的主题。整体上,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秦朝的强大,也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纷争与合作。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国家之间的联合对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