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酖,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齐内史士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于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罢,归齐王。三年,方筑长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诸侯来会。十月朝贺。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诗句: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
译文:汉孝惠帝二年(公元前186年),楚元王和齐悼惠王都来到长安朝见皇帝。十月,孝惠帝和齐王一起在太后面前饮酒庆祝,将齐王视为兄长,设为上座,如同家人一般。
注释:本句描述了汉文帝在位期间,对齐王的礼遇,体现了他对兄弟关系的看重。关键词“二年”表示这是汉文帝在位的第二个年份。“楚元王”和“齐悼惠王”是两位诸侯王,他们前来朝见皇帝,显示了汉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十月”指的是农历十月,这个月份是古代重要的时节,常用于举行庆典活动。“燕饮”指的是饮酒宴会,而“太后前”则表明这次宴会是在太后面前举行的,显示了皇帝对太后的尊重和重视兄弟情谊的态度。“孝惠以为齐王兄”中的“以为”,表示孝惠帝认为齐王是他的兄长。“置上坐”表示将齐王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上。“如家人之礼”意味着皇帝以家人的身份对待齐王,体现了皇帝对齐王的亲近感和尊重。整个句子通过描述皇帝和齐王之间的互动,展现了皇帝对兄弟关系的看重,同时反映了当时汉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外交政策。
赏析:本段诗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氛围和君臣关系。诗中提到的“燕饮”一词,不仅传达出节日的气氛,也反映了皇帝与诸侯王之间亲密无间的交往。诗中还透露出皇帝对兄弟之情的重视,以及对政治忠诚的赞赏。此外,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皇帝对齐王的尊敬与后来的政变相映衬,使得诗歌层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展现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风貌,也反映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感悟和人文情怀。
根据《史记·吕太后本纪》的内容,吕太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的罪恶行径,到周勃、陈平等元老大臣联合刘氏宗室诛灭诸吕的惊险斗争,到诛吕功臣们。
诗句:遂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
译文:于是太后让斟两杯毒酒给齐王喝,放在前面,命令齐王起身敬酒祝寿。
注释:本句描述了在一次宴会上,太后为了让齐王高兴,故意给他下了毒酒,这种举动既体现了太后的权谋,也展示了其冷酷无情的一面。关键词“遂令”表示太后的命令已经下达。“酌两卮鸩”中的“鸩”是一种剧毒之物,这里指的就是毒酒。“置前”表示把毒酒放在了齐王的面前。“令齐王起为寿”中的“起为寿”指的是齐王起身向太后敬酒祝寿。整个句子通过描述这一场景,展现了太后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赏析:《史记》中记载了吕后在权力斗争中的一系列行为,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试图削弱对手的力量或巩固自身的权力。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吕后如何巧妙地利用政治局势为自己谋取利益。尽管这些行为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它们也是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本身,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