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诗句】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
注释:太史公,即司马迁,古代史学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言,说;必世,经过一个时代;仁,指仁义道德;善人,好人;治国,治理国家;胜残去杀,消灭残暴,停止杀戮。
【译文】
孔子说:“一个时代之后才能成为仁人。好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消灭残暴,停止杀戮。”真是这样的啊!汉朝建立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了,国家的德治达到极盛。老百姓都穿着礼服进行封禅礼了,谦让的美德至今还没有完全养成。唉!难道不是仁爱吗?
【赏析】
《史记·十二本纪·孝文本纪》记载了汉文帝的治国之道。文中描述了孔子关于治国的言论:“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意思是,一个时代之后才能成为仁人。好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消灭残暴,停止杀戮。汉文帝刘恒在治理国家过程中遵循这一原则,努力营造一个仁爱和谐的社会环境,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文章通过对孔子言论的阐述,展现了汉文帝治国理念与孔子思想的契合之处,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以仁爱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幸福安康。
文章还通过描述汉朝建国以来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汉文帝治国成就的辉煌和卓越。文章最后以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对汉文帝仁爱的赞美之情,进一步凸显了其仁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