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
孝文皇帝,名恒,即汉文帝刘启,是西汉时期的第七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孝文景之治”,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诗曰:天下旱,蝗,帝加惠。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译文:此时,天下遭遇旱灾和蝗灾,文帝施仁政。下令诸侯不必贡献物品,放宽山林湖泊的开发利用,减少皇室的豪华服饰和狗马等奢侈品,减少官署人员,动用国库粮食赈济穷人,允许民众买卖爵位。
注释:天下:全中国;旱:天旱;蝗:蝗虫成灾害地出现;加惠:施行恩惠;令:命令;诸侯:指封国的君主;毋:不要;入贡:朝拜;驰:放宽;释:释放;诸:各种;服御:指帝王及贵族的服饰用品;减:减少;郎吏员:宫廷中的官吏;发:发放;仓庾:粮仓;振:救济;贫民:贫穷的百姓;买爵:买卖官职;民得卖爵:允许百姓买卖爵位。
赏析:本诗主要讲述了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期间,为减轻百姓负担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诗中通过描述文帝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展现了他的仁慈和智慧。同时,诗中还提到了文帝对奢侈生活的限制以及对官员的精简,这体现了他在治国理政上注重民生、轻徭薄赋的理念。这些举措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