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

诗句原文

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

译文

汉朝建立之初,孝文帝广泛施予恩惠,国家安定。到了孝景帝时期,不再担忧异姓诸侯王的反叛。然而,晁错急于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导致吴、楚等七国同时起兵反叛,联合向西进攻长安。这是由于诸侯势力过于强大,而晁错没有采取逐步削弱的策略。直到主父偃提出允许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的建议后,诸侯王的实力才逐渐减弱,国家最终得以安定。

关键词解释与注释

  1. 汉兴:汉朝初建。
  2. 孝文施大德:指孝文帝(刘恒)广施仁政。
  3. 天下怀安:全国上下都感到安定。
  4. 孝景:即汉景帝,汉文帝的儿子。
  5. 晁错:西汉时期的大臣,因削藩政策失败被诛。
  6. 七国:指吴、楚等地的七股叛军。
  7. 主父偃:战国末年魏国人,西汉初期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
  8. 诸侯太盛:诸侯国势力过于强大。
  9. 不以渐:逐渐削弱,不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
  10. 卒以安:最终得以安宁。

赏析

《十二本纪·孝景本纪》是司马迁记载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的历史。文章主要记录了汉景帝时期的文治武功和其治理策略,特别是他对诸侯国的处理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中通过历史人物的对话和事件描述,展示了汉景帝如何处理复杂的政治问题,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