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
诗句原文
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
译文
汉朝建立之初,孝文帝广泛施予恩惠,国家安定。到了孝景帝时期,不再担忧异姓诸侯王的反叛。然而,晁错急于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导致吴、楚等七国同时起兵反叛,联合向西进攻长安。这是由于诸侯势力过于强大,而晁错没有采取逐步削弱的策略。直到主父偃提出允许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的建议后,诸侯王的实力才逐渐减弱,国家最终得以安定。
关键词解释与注释
- 汉兴:汉朝初建。
- 孝文施大德:指孝文帝(刘恒)广施仁政。
- 天下怀安:全国上下都感到安定。
- 孝景:即汉景帝,汉文帝的儿子。
- 晁错:西汉时期的大臣,因削藩政策失败被诛。
- 七国:指吴、楚等地的七股叛军。
- 主父偃:战国末年魏国人,西汉初期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
- 诸侯太盛:诸侯国势力过于强大。
- 不以渐:逐渐削弱,不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
- 卒以安:最终得以安宁。
赏析
《十二本纪·孝景本纪》是司马迁记载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的历史。文章主要记录了汉景帝时期的文治武功和其治理策略,特别是他对诸侯国的处理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中通过历史人物的对话和事件描述,展示了汉景帝如何处理复杂的政治问题,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