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氾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诗句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
元年,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氾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译文
- 孝武皇帝: 孝景帝的次子,母亲是王太后。孝景四年(前153),被立为胶东王。孝景七年(前150),栗姬的儿子被废为临江王,将胶东王升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前144),太子刘彻即位,成为孝武皇帝。
- 元年: 汉朝已经建立超过六十年,天下和平安宁,士大夫阶层都盼望天子举行封禅大典,改正历法。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招揽贤良,赵绾、王臧等人因文才担任公卿职位,他们想要在城南建造一个古代的明堂来祭祀天地和诸侯。但是这些提议还未完成就被窦太后治理黄老学说而废止了。窦太后喜好道家学说,不喜欢儒家学说,她派人发现了赵绾等人的不正当利益,于是将赵绾、王臧逮捕并处死,所有相关的事情都被废除。
- 后六年: 窦太后去世。第二年(前143),武帝征召文学之士公孙弘等人。
- 明年: 武帝首次来到雍地,对五座祭坛进行郊祀。之后每年常规地进行祭祀。当时武帝寻求神灵,把祭祀场所设在上林苑中的氾氏观。这个神明是由一个长陵女子所化身,因为她儿子的死亡而悲痛万分,所以见到这位神明。宛若为她建了一座庙宇进行祭祀,民众有很多去拜祭的。平原君去拜祭她,他的后代因此得到了尊贵的地位。到武帝即位时,就隆重地在宫中为她设立庙宇,但只听到她的言语,却无法见到她本人。
赏析
本诗描绘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通过描述汉武帝即位之初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展现了他对待鬼神的态度以及他如何通过宗教和文化手段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依赖程度。此外,诗中还通过对一些人物的描写,如赵绾、王臧等人,展示了当时儒学学者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整体来说,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