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黄钟术曰:以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征九。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实如法,得长一寸。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宫”。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神生于无,形成于有,形然后数,形而成声,故曰神使气,气就形。形理如类有可类。或未形而未类,或同形而同类,类而可班,类而可识。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以得细若气,微若声。然圣人因神而存之,虽妙必效情,核其华道者明矣。非有圣心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神者,物受之而不能知其去来,故圣人畏而欲存之。唯欲存之,神之亦存。其欲存之者,故莫贵焉。

太史公曰: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

诗句:
生黄钟术曰:以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征九。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实如法,得长一寸。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宫”。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神生于无,形成于有,形然后数,形而成声,故曰神使气,气就形。形理如类有可类。或未形而未类,或同形而同类,类而可班,类而可识。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以得细若气,微若声。然圣人因神而存之,虽妙必效情,核其华道者明矣。非有圣心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

译文:
生黄钟术说:以下生的物体,它的倍数是原物的三倍。以上生的物体,它的倍数是原物的四倍。上面九个位置的商数是8,余数是7;下面八个位置的商数是7,余数是5。这叫做黄钟律。在十二律中,每个律都由一个独立的律组成。律的数目是12个。律的度数是360度。每个律都是独立的,不能相加。律的度数和律的倍数之间的关系,就是《黄帝内经》中的律书。

注释:

  • 生黄钟术: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律学理论和方法。
  • 下生者,倍其实:意思是对于下面生成的物体,它的倍数是原物体的三倍。
  • 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征九:这是古代音乐中的基本律制,分别对应八、七、六、五、九这些音名。
  • 合符节,通道德:指通过遵守规则和道德来达到和谐。
  • 太史公曰: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这句话描述了古代天文观测的方法和对宇宙的理解。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古代的音乐理论和天文观测方法。其中提到了”生黄钟术”这个术语,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音乐理论体系。诗中还涉及到了天文学的知识,例如二十八宿的概念以及古人对天文的观察方法。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解释世界秩序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