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少昚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史记·历书》:历法之变与天人之辨

《史记·八书·历书》开篇便揭示了历史的脉络,“昔自在古”,一个古老的时代,一个历史长河中的开始。它以孟春建正为序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这个时期,万物复苏,百草萌发,自然界的生机盎然映照出时代的繁荣景象。司马迁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现象来象征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随着时间的进展,季节的更迭,“时鸡三号,卒明”一句,司马迁通过观察日出和鸡鸣的时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标识。这不仅仅是对一天中太阳位置的描述,更是对一年之中季节变化的精确记录。而“抚十二节,卒于丑”,则进一步展示了古代对天文观测的重视和精准,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认知与尊重。

在司马迁笔下,日月的运行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合着天地间的阴阳调和。日月的成全,是天地间至高无上的明德体现,也是万物得以生长、人类得以繁衍的基础。这种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命运紧紧相连的观点,反映了古代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

司马迁并未止步于此,“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一句,揭示了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在阴阳循环往复中,万物得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这一观点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深刻的认识。

《史记·历书》不仅是对古代历法的记录,它还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深度剖析。通过对历法变迁的叙述,司马迁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古代社会复杂且微妙的关系网。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

《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史书,其价值在于其严谨的史学精神以及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八书》之一的《历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