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与土合,为内乱。饥,主勿用战,败;水则变谋而更事;火为旱;金为白衣会若水。金在南曰牝牡,年谷熟,金在北,岁偏无。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铄,为丧,皆不可举事,用兵大败。土为忧,主孽卿;大饥,战败,为北军,军困,举事大败。土与水合,穰而拥阏,有覆军,其国不可举事。出,亡地;入,得地。金为疾,为内兵,亡地。三星若合,其宿地国外内有兵与丧,改立公王。四星合,兵丧并起,君子忧,小人流。五星合,是为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大人,掩有四方,子孙蕃昌;无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

蚤出者为赢,赢者为客。晚出者为缩,缩者为主人。必有天应见于杓星。同舍为合。相陵为斗,七寸以内必之矣。

五星色白圜,为丧旱;赤圜,则中不平,为兵;青圜,为忧水;黑圜,为疾,多死;黄圜,则吉。赤角犯我城,黄角地之争,白角哭泣之声,青角有兵忧,黑角则水。意,行穷兵之所终。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宁昌。春风秋雨,冬寒夏暑,动摇常以此。

这首诗出自《史记》,是一篇关于天文现象与古代战争、政治关系的描述。它主要探讨了木星与土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反映在国家的兴衰和政治决策上。

首先我们看第一句,“木星与土合,为内乱”,这里描述了木星和土星的合相,这在古代天文学中被看作是一种不吉利的现象,预示着内部冲突或战争的爆发。接着,诗人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这种合相对国家可能造成的影响:“饥,主勿用战,败”意味着国家可能会因为饥饿而选择不进行战争,但如果战争失败,则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然后,诗人又提到了水星的变化,“水则变谋而更事”,这意味着随着水星的变化,国家的政治策略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是为了应对新的挑战或变化。

“火为旱”,描述了火星的合相可能引发干旱,这对农业生产有极大的影响。“金为白衣会若水”,则是说金色的星星可能象征着和平的会议或合作,但这也可能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最后,“金在南曰牝牡,年谷熟,金在北,岁偏无”指出,如果金星在南方,那么国家可能丰收;如果在北方,那么可能会有灾难发生。

在讨论金星和土星的互动时,诗人特别提到了它们的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例如,“金在南曰牝牡”中的“牝牡”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金星的颜色,即白色或黄色。而“黄圜,则吉”则是说黄色的金星通常代表吉祥的开始。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其他行星的对应情况,如火星(红)和水星(青)。

诗中提到了多种天象与人世的关系。比如,“必有天应见于杓星”。这里的“天应”可能是指天象与人间事件的某种对应关系,而“杓星”则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它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观测对象。

《史记·八书·天官书》通过对金星与土星的合相以及其他行星的运动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天文现象的重视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的认识。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精密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