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女主象也。岁填一宿,其所居国吉。未当居而居,若已去而复还,还居之,其国得土,不乃得女。若当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东去,其国失土,不乃失女,不可举事用兵。其居久,其国福厚;易,福薄。
其一名曰地侯,主岁。岁行十度百十二分度之五,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岁周天。其所居,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国,可重致天下。礼、德、义、杀、刑尽失,而填星乃为之动摇。 赢,为王不宁;其缩,有军不复。填星,其色黄,九芒,音曰黄锺宫。其失次上二三宿曰赢,有主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下二三宿曰缩,有后戚,其岁不复,不乃天裂若地动。
斗为文太室,填星庙,天子之星也。
诗句: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
译文:通过观察斗宿的运行,我们可以确定土星的位置。在古代中国,土星被称为地侯,主管着季夏时节,代表戊、己日和黄帝时期,具有主德的含义,象征着女主象。如果某个年份中土星恰好位于一个吉利的方位,那么该国将得到好运;如果土星不在该位置,即使已经移动到该方位,该国也可能会失去好运。此外,土星的运行速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关,如果土星运行缓慢,则意味着该国将会繁荣;反之则会面临衰败。
注释:斗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其中包含许多重要的天体。历斗之会指的是通过观察斗宿的运行来确定其他天体的位置和季节变化。定填星之位则是指通过观察土星和其他行星的位置来确定它们的运行规律。地侯是土星在古代中国的称谓,代表了一个特定时期的象征。季夏时节通常与土星的运行有关,因为在这个时期,太阳和月亮的位置使得土星能够清晰地出现在夜空中。戊、己日指的是古代中国农历中的两个日期,它们与土星的运行有关。黄帝时期则是古代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特定时期,代表了一段特定的历史背景。主德表示土星具有主导作用,可以影响国家的运势和人民的命运。女主象则是古代对女性的一种象征性描述,可能与土星在古代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关。岁填一宿表示每年土星都会在夜空中停留一个固定的宿位。其所居国吉则是指当土星处于某国时,该国往往会获得好运;未当居而居,若已去而复还,还居之,其国得土,不乃得女;若当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东去,其国失土,不乃失女,不可举事用兵。久则其国福厚,易则其福薄。赢为王不宁,缩有军不复。赢指土星颜色黄且带有九芒的现象,这种状态预示着国家的不安和混乱;缩则表示土星颜色变淡,形状收缩,这往往预示着战争和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