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与列星相犯,小战;五星,大战。其相犯,太白出其南,南国败;出其北,北国败。行疾,武;不行,文。色白五芒,出蚤为月蚀,晚为天夭及彗星,将发其国。出东为德,举事左之迎之,吉。出西为刑,举事右之背之,吉。反之皆凶。太白光见景,战胜。昼见而经天,是谓争明,强国弱,小国彊,女主昌。
亢为疏庙,太白庙也。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其他名殷星、太正、营星、观星、宫星、明星、大衰、大泽、终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纬。大司马位谨候此。
察日辰之会,以治辰星之位。曰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日壬、癸。刑失者,罚出辰星,以其宿命国。 是正四时:仲春春分,夕出郊奎、娄、胃东五舍,为齐;仲夏夏至,夕出郊东井、舆鬼、柳东七舍,为楚;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东四舍,为汉;仲冬冬至,晨出郊东方,与尾、箕、斗、牵牛俱西,为中国。其出入常以辰、戌、丑、未。
以下是《史记·八书·天官书》的逐句释义及其对应的译文、赏析:
- 诗句:其与列星相犯,小战;五星,大战。
- 译文:与其他星体相冲撞时,是小规模的交战(“相犯”);如果与其他五大行星相冲撞,则是大规模的战斗。
- 赏析:《天官书》中的这句诗描述了在天文学中,星体的冲突和互动可能引发的不同规模的军事或政治事件。通过“相犯”和“大战”的用词,表达了星体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和影响。
- 诗句:其相犯,太白出其南,南国败;出其北,北国败。行疾,武;不行,文。色白五芒,出蚤为月蚀,晚为天夭及彗星,将发其国。出东为德,举事左之迎之,吉。出西为刑,举事右之背之,吉。反之皆凶。
- 译文:当太白星从南方出现时,南方国家会遭受失败;而如果它从北方出现,北方国家也会面临灾难。如果太白星运行得非常快速,则表示战争;如果慢悠悠,则表示和平。如果星体颜色呈现白色并且带有五个芒刺,那么在黎明时分会出现月食,傍晚则可能发生天象变化如彗星,预示国家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太白星出现在东方,表示该国将会有德行出现;若出现在西方,则意味着该国将要遭受刑罚。相反地,如果两者都出现,则预示着国家的不祥之兆。
- 赏析: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天文现象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强调了天象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通过使用“武”(战争)和“文”(和平)来描述星行速度的变化,以及根据星体位置预测国家命运的能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天文知识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 诗句:亢为疏庙,太白庙也。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其他名殷星、太正、营星、观星、宫星、明星、大衰、大泽、终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纬。大司马位谨候此。
- 译文:亢宿是太白星的庙宇,即太白庙。太白星是重要的官员的象征,被尊称为“上公”。此外,它还有以下别称:殷星、太正、营星、观星、宫星、明星、大衰、大泽、终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纬。大司马的职责就是严密观察这些星象。
- 赏析:《天官书》通过对太白星的详细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天文学家的知识水平,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天文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通过赋予星星具体名称和象征意义,展现了古人对于宇宙和自然现象的敬畏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信仰。
这段文字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揭示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