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蚤,为月蚀;晚,为彗星及天夭。其时宜效不效为失,追兵在外不战。一时不出,其时不和;四时不出,天下大饥。其当效而出也,色白为旱,黄为五谷熟,赤为兵,黑为水。出东方,大而白,有兵于外,解。常在东方,其赤,中国胜;其西而赤,外国利。无兵于外而赤,兵起。其与太白俱出东方,皆赤而角,外国大败,中国胜;其与太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外国利。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辰星不出,太白为客;其出,太白为主。出而与太白不相从,野虽有军,不战。出东方,太白出西方;若出西方,太白出东方,为格,野虽有兵不战。失其时而出,为当寒反温,当温反寒。当出不出,是谓击卒,兵大起。其入太白中而上出,破军杀将,客军胜;下出,客亡地。辰星来抵太白,太白不去,将死。正旗上出,破军杀将,客胜;下出,客亡地。视旗所指,以命破军。其绕环太白,若与斗,大战,客胜。兔过太白,间可?咸剑,小战,客胜。兔居太白前,军罢;出太白左,小战;摩太白,有数万人战,主人吏死;出太白右,去三尺,军急约战。青角,兵忧;黑角,水。赤行穷兵之所终。
诗句:
天官书,史记中之八书之一,详述星象与天文规律,以揭示天道与人道之关联。
译文:
古人为认识星辰,研究天体,将星空分成若干区域,称之为星官,西方称为星座。《史记·天官书》详细记载了星象的观测和解释,以及天文规律的探索。通过观察天象的变化,人们能够洞察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注释:
- 天极星:中国古代对北极星的称呼,被视为天帝所在,其位置在天空的中央。
- 三公星:位于天极星旁边的三颗小星,象征着三公,即太一神的三个子嗣或辅佐者。
- 勾星四颗:形似钩状的四颗小星,其中最后一颗是正妃,象征天帝之妻;其余三颗则是后宫嫔媵的象征。
赏析:
《史记·天官书》不仅是古代天文历法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天象的研究和解读,揭示了宇宙间微妙的联系和人类活动的规律。书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科学知识以及对自然界敬畏之心,至今仍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无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