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禨祥不法。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

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眛;赵,尹皋;魏,石申。

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

太史公推古天变,未有可考于今者。盖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日蚀三十六,彗星三见,宋襄公时星陨如雨。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主命,自是之后,众暴寡,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彊伯。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礻几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诗句

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禨祥不法。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

译文

从周幽王和周厉王时期开始,天文现象就成为国家之间相互猜忌和斗争的工具。人们通过观察天文变化来解释政治形势和预测未来。这种解释和预测方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法的。孔子也认为,记录奇异事件而不记录占卜吉凶是不正确的。当说到天命时,不会传给他人;如果有人传递天命,也不会告诉他人。如果这个人不是合适的人选,那么即使他传达了天命也不会被记录下来。

注释

  • 幽厉:指周幽王(姬宫湦)和周厉王(姬胡)。
  • 天变:指天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或变化。
  • 国殊窟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 文图:文字和图画,这里指的是古代的星象记录。
  • 禨祥:迷信活动和吉祥的象征。
  • 不法:非法,不正当。
  • 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不语怪、力、乱、神”。
  • 六经:指《诗》、《书》(上)、《礼》(下)、《易》(上)、《乐》(下)、《春秋》(上)。
  • 记异:记录奇异事件。
  • 天道命:天所赋予的命运。
  • 不传:不被传承。
  • :代指某个特定的人。

赏析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解释和运用,以及这些解释和运用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天文现象来预测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利用。同时,它也揭示了古人在面对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危机时,如何通过迷信、占卜等方式寻求心理慰藉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这段话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对于天命和道德规范的重视,以及他们对历史记录和记载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