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愍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史记·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讲述了燕国历史的重要篇章。下面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诗句: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
译文:鹿毛寿对燕王说:“与其让位给相子之,不如把国家让给太子平。人们称颂尧是贤明的人,是因为他向许由交出天下,许由不接受,表面上看似放弃天下,但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
注释:鹿毛寿(可能是后人虚构的人物),燕王,尧,鹿毛寿建议燕王不要将国家传给子之(可能是太子的名字),而是传给太子的兄弟,这样做可以避免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赏析:《史记·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记录了燕国的历史变迁。在这个故事中,鹿毛寿通过智慧和策略帮助燕王避免了潜在的内斗,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权力传承的复杂思考,以及家族内部的团结与和谐的重要性。
通过对《史记·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家族观念以及权力运作方式。这些知识和见解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历史的了解,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