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公三十年,伐败齐于林营。釐公卒,桓公立。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是岁,秦献公卒。秦益彊。
文公十九年,齐威王卒。二十八年,苏秦始来见,说文公。文公予车马金帛以至赵,赵肃侯用之。因约六国,为从长。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
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
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闲,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markdown
诗句:史记·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
译文:
在燕国历法中的三十年,燕厘王击败了齐国的军队。在厘王死后,桓公继位。桓公十一年去世,文公即位。这一年,秦国的献公也去世了。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文公十九年,齐威王去世。二十八年,苏秦开始来见文公,劝说文公。文公给他送去车马金帛,他到了赵国,被赵肃侯采纳。因此与六国达成了盟约。秦国的惠文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燕国的太子。
二十九年,文公去世,太子即位,这就是易王。
易王刚刚即位时,齐宣王利用燕国发生丧事的机会攻打燕国,占领了十座城邑;苏秦劝说齐宣王让燕国归还十座城邑。十二年后,燕国国君成为了国王。苏秦与燕国文公的夫人私通,害怕被杀,于是游说燕王派齐人为间谍,想要扰乱齐国。易王即位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燕哙即位。
燕哙即位后,齐人杀了苏秦。苏秦在燕国时,与他的宰相子之结婚,苏代和子之有交情。等到苏秦去世后,齐宣王重新任用了苏代。燕哙三年,燕、楚、三晋进攻秦国,没有取胜就返回。子之担任宰相时,地位尊贵,掌管政务。苏代作为齐使节出使燕国,燕王问:“齐王怎么样?”回答说:“一定不会称霸。”燕王说:“为什么呢?”回答说:“不信任他的臣子。”苏代想用此激化燕王对子之的信任,于是燕王非常信任子之。子之于是送给苏代一百金,听凭他指挥。
注释:
- 史记·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指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第三十个家族——燕国的历史文献。
- 这里的“釐公三十年”,即燕厘公三十年;“文公十九年”等,指燕国历史上的具体年份和人物。
- “伐败齐于林营”,描述的是燕厘公三十年(公元前485年)的一次军事行动,目的是打败齐国军队。
- “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指的是苏秦劝说齐国归还燕国的十座城邑。
- “齐威王卒”“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描述了齐威王去世和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的私情。
- “齐宣王复用苏代”,指出了齐宣王重用苏代的事件。
-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说明了在燕哙即位后,苏秦被齐国杀害。
- “苏代为齐使于燕”,讲述了苏代作为齐国使者出使燕国的情景。
- “而苏代与子之交”,表示苏代和燕相子之有交情。
- “子之相燕”,指的是子之担任燕国宰相。
- “苏代为齐使于燕”和“燕、楚、三晋进攻秦国”,描述了苏代在齐国和燕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以及三国对秦国的进攻。
- “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讲述了子之赠送给苏代金钱并允许其自由行动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战国时期燕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交往和军事冲突展示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各国间的相互影响。诗歌以历史时间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策略。其中,苏秦和苏代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政治势力,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整首诗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有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叙述,展示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场面和复杂的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