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奭与周王同姓,姓姬。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戌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于是召公乃说。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

惠侯卒,子釐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釐侯二十一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三十六年,釐侯卒,子顷侯立。

诗句:召公奭与周王同姓,姓姬。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

译文如下:
《史记·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主要记载了西周开国功臣召(shào,绍)公奭(shì,世)所受封的燕国的八百余年的历史。召公奭与周王同姓,姓姬氏。周武王灭商后,将北方的燕国封给他。

注释:

  • 召公奭与周王同姓,姓姬。:说明召公的身份及其与周王室的关系密切。
  •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描述了召公被封的背景和位置,即北方的一个诸侯国。
  • 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表明召公在成王时期担任重要职位,具体为三公之一。
  • 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东,周公主之。:描述了召公在国内的具体统治范围和权力分配。

赏析:
此诗通过叙述召公的历史事迹和民众对他的爱戴,展示了一个仁德爱民的政治家形象。作者通过对召公政绩的赞扬,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即重视德治而非单纯的暴力统治。同时,通过对比燕昭王时期的政治行为,也体现了历史变迁中不同统治者的治理方式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