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阳虎私怒,囚季桓子,与盟,乃舍之。七年,齐伐我,取郓,以为鲁阳虎邑以从政。八年,阳虎欲尽杀三桓适,而更立其所善庶子以代之;载季桓子将杀之,桓子诈而得脱。三桓共攻阳虎,阳虎居阳关。九年,鲁伐阳虎,阳虎奔齐,已而奔晋赵氏。
十年,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齐欲袭鲁君,孔子以礼历阶,诛齐淫乐,齐侯惧,乃止,归鲁侵地而谢过。十二年,使仲由毁三桓城,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城,伐之,不克而止。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去。
十五年,定公卒,子将立,是为哀公。
哀公五年,齐景公卒。六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
七年,吴王夫差彊,伐齐,至缯,徵百牢于鲁。季康子使子贡说吴王及太宰嚭,以礼诎之。吴王曰:“我文身,不足责礼。”乃止。
这首诗出自《史记·三十世家·鲁周公世家》。它主要描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斗争和外交事件。
诗句:
-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阳虎私怒,囚季桓子,与盟,乃舍之。七年,齐伐我,取郓,以为鲁阳虎邑以从政。八年,阳虎欲尽杀三桓适,而更立其所善庶子以代之;载季桓子将杀之,桓子诈而得脱。三桓共攻阳虎,阳虎居阳关。九年,鲁伐阳虎,阳虎奔齐,已而奔晋赵氏。
- 十年,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齐欲袭鲁君,孔子以礼历阶,诛齐淫乐,齐侯惧,乃止,归鲁侵地而谢过。十二年,使仲由毁三桓城,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城,伐之,不克而止。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去。
- 十五年,定公卒,子将立,是为哀公。
- 哀公五年,齐景公卒。六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
- 七年,吴王夫差彊,伐齐,至缯,徵百牢于鲁。季康子使子贡说吴王及太宰嚭,以礼诎之。吴王曰:“我文身,不足责礼。”乃止。
译文:
- 定公五年,季平子去世了,阳虎因为不满他的行为而将他囚禁起来,并与他签订盟约,然后放他回去。七年,齐国攻打我国,占领郓地,并将此地作为鲁国阳虎的封邑来管理国家。第八年,阳虎想要杀死三桓家族中的嫡子们,并改立他所亲近的庶子来取代他们,这时季桓子正准备杀死阳虎,但阳虎假装生病逃脱成功。三桓家族共同攻打阳虎,阳虎逃到阳关。第九年,鲁国攻打阳虎,阳虎逃奔齐国,后来又逃奔到晋国赵家。第十年,定公和齐国的齐景公在夹谷会面,孔子担任相礼。齐国打算偷袭鲁国国君,孔子用礼仪引导诸侯上台阶,杀了他们的娱乐音乐,使得齐侯感到恐惧,于是停止了行动,归还侵占给鲁国的领土并向鲁国道歉。第十二年,派遣仲由拆除三桓家族的城堡,并没收他们的武器。孟氏拒绝拆毁城墙,便发动进攻,没有成功便停止。季桓子接受齐国的音乐和美女后,孔子离开了齐国。
- 第十五年,定公去世,太子将即位,这就是哀公。
- 哀公五年,齐景公去世。第六年,齐国的田乞杀死了他的国君孺子。
- 第七年,吴王夫差强大起来,攻打齐国,到了缯地,向鲁国索取百辆车的礼品。季康子派子贡劝说吴王和太宰伯嚭,并以礼仪让吴王屈服。吴王说道:“我的身上有文身,不值得用礼仪来约束。”于是停止进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斗争和外交事件。通过描述季平子的死、阳虎的阴谋、孔子的外交策略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冲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同时,通过对孔子和季桓子的描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力。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