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邹伐鲁,至城下,盟而去。齐伐我,取三邑。十年,伐齐南边。
齐伐鲁。季氏用冉有有功,思孔子,孔子自卫归鲁。齐田常弑其君简公于俆州。孔子请伐之,哀公不听。
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贡为介,适齐,齐归我侵地。田常初相,欲亲诸侯。
十六年,孔子卒。
二十二年,越王句践灭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将欲因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难,故君臣多闲。公游於陵阪,遇孟武伯于街,曰:“请问余及死乎?”对曰:“不知也。”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陉氏。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去如邹,遂如越。国人迎哀公复归,卒于有山氏。子宁立,是为悼公。
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十三年,三晋灭智伯,分其地有之。
《史记·三十世家·鲁周公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主要讲述了周代重要诸侯国之一——鲁国的历史兴衰。本篇通过对周武王的辅臣周公旦一生事迹的详细记述,展示了周公在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质。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译文并加以赏析:
- 诗句解读:吴为邹伐鲁,至城下,盟而去。齐伐我,取三邑。十年,伐齐南边。
- 诗句释义:春秋时期,吴国攻打鲁国,到了城下后与鲁国结盟然后离开。齐国攻打我们,夺取了三个城池。十年,齐国攻打我们的南部边境。
- 关键词解释:吴国、邹国、齐国;攻、取;盟;去、结。
- 译文:吴国为了报复邹国对鲁国的侵略行动而攻打鲁国,到达城池下后与鲁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离开了。齐国也攻打我国,夺走三个城池。十年间,齐国又向南面进攻。
- 赏析:这段历史背景揭示了当时诸侯间的纷争和战争,以及这些国家之间因地盘或利益冲突而发生的频繁争斗。
- 诗句解读:齐田常弑其君简公于俆州。孔子请伐之,哀公不听。
- 诗句释义:齐田常在俆州杀害了齐简公。孔子请求攻打他,哀公没有听从。
- 关键词解释:齐田常;简公;俆州;孔子;哀公;伐;听。
- 译文:齐田常在俆州杀害了他自己的君主齐简公。孔子请求攻打他,但哀公没有听从他的请求。
- 赏析:这一段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诸侯之间的权力斗争。
- 诗句解读: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贡为介,适齐,齐归我侵地。田常初相,欲亲诸侯。
- 诗句释义:十五年时,派子服景伯和子贡作为使者前往齐国,齐桓公归还侵占我国的土地。田常刚刚担任齐国的宰相,想要亲近各国诸侯。
- 关键词解释:十五年;使者;子服景伯;子贡;齐;侵地;田常;相。
- 译文:十五年时,派遣子服景伯和子贡出使齐国,齐桓公归还侵占我国的土地。这时田常刚担任齐国的宰相,想要通过外交手段来巩固他的权力和地位。
- 赏析:这一部分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策略,特别是如何通过结盟来巩固国家的边疆安全和扩张势力。
- 诗句解读:十六年,孔子卒。
- 诗句释义:十六年时,孔子去世。
- 关键词解释:孔子;卒;年;世次;历史事件。
- 译文:十六年的某月,孔子去世。
- 赏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去世标志着春秋末期一个重要的文化人物的离世。
《史记·三十世家·鲁周公世家》不仅仅是一篇关于历史的记载,更是一本展现古人智慧、道德观念和治国理念的史书。通过对鲁国历史的追溯,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