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釂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晋文公修明政治,施恩于民。奖赏跟随他一起流亡的臣子以及功臣,大的封给领地,小的赐给官爵。但是还没有完全施行赏罚,周襄王的弟弟带因祸乱出逃而住在郑地,来告急晋国。晋国刚刚安定下来,想派兵去救援,但又怕其他动乱兴起,因此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中还没到隐士介子推。介子推也不说想要什么俸禄,晋文公也没给他俸禄,介子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公子还在,惠公和怀公对百姓不亲近,内外都抛弃他们;上天没有要灭绝晋国,一定还会有人主事,能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您还有谁呢?上天开辟了这个国家,您却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这不是很荒谬吗?窃取别人的财物,都说是偷窃,更何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呢?自己犯下罪过,又用赏赐来欺骗别人,上下相互蒙蔽,难以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求一求呢,即使死了又能怎么样?”介子推说:“如果只是说说就算了,罪过就大了;再说出怨言,连自己的俸禄都不要。”他的母亲说:“也要让他知道,怎么样?”回答说:“说话,就是人的文采,自己想要隐居,还要用什么文采呢?用它来显示自己,这是在寻求显名啊。”他的母亲说:“能做到这样吗?和你一同隐居吧。”直到死也没有再见他面。
介子推跟随他的人们可怜他,于是把写有“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的书贴挂在宫门上,晋文公看到书贴后,说:“这是介子推写的。我正忧虑王室,没有图谋他的功劳。”派人去寻找他,他已经逃跑了。就寻找他的住处,听说他进入绵山中去了,于是文公环绵山中到处寻找,最后在山上找到了他的住处,把绵山封给介子推,称为介山,“以记我的过失,同时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
- 文公:晋文公(姬重耳),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 修政:整顿治理国家的政治状况。
- 施惠:给予恩惠,施与。
- 赏从亡者及功臣:奖励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大臣和功臣。
- 大者封邑:大的赏赐给他们土地。
- 小者尊爵:小的赏赐给他们高官厚禄。
- 周襄王:春秋时周天子的称号之一,周朝第24代君主。
- 隐者:隐居的人,这里指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
- 介子推:晋文公的近臣,后来成为忠贞之臣的代表。
- 尤:过分,超过。
- “犹曰是盗”二句:意思是说,窃取他人财物还称之为盗贼,何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呢?
- 下冒其罪:指介子推不食其君禄,不领受晋文公的赏赐。
- 文之:文饰、修饰。
- 隐:隐居。
- 尤:过分,超过。
- 效:仿效,仿效他人。
- 尤而效之:即“尤而效之”,意为“尤而效之”,即“特别效法”。
- 尤:过分,超过。
- 安用:哪里需要。
- 文:文采,这里指修饰文章。
- 身欲隐:自己想隐藏起来。
- 安用:哪里需要。
- “文之”二句:即“尤而效之,罪有甚焉”,意为“过分效法别人,罪过大了”,这里用来指责介子推。
- 尤而效之,罪有甚焉:过分效法别人,罪过大了。尤:过分;效:仿效。
- 下冒其罪:指介子推不食其君禄,不领受晋文公的赏赐。
- 上赏其奸:指介子推贪天之功以为己力,骗取晋文公的信任。上下相蒙:上下互相欺骗。
- 难与处矣:难以相处了。
- 盍亦求之:盍,何不;求之,寻找。盍亦求之,何不也去找他一下。
- 尤:过分。
- “请隐诸”: “隐”同”逸”,意为退隐。
- 盍亦: 盍,何不;亦,语气词。
- 求: 寻访,探访。
- 隐: 指隐居。
- 号: 称呼。
- 介山: 地名,位于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改名。
【赏析】
本诗是《左传》里关于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一段故事。作者通过这段历史事件表达了一种对于忠诚和智慧的赞美。
首先看晋文公,他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君主。他能够听取臣子的进言,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政策。他对待臣子的态度也很尊重。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所以他对这些人非常信任和重视。
再来看介子推,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没有因为贪图名利而出卖自己的良心,没有因为贪恋权力而背离自己的初心。他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国家的利益。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一篇历史文献,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