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

二年春,秦军河上,将入王。赵衰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于今在矣。”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于是晋作三军。赵衰举郤縠将中军,郤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焠为右:往伐。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而以原封赵衰。

”`
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

译文:晋国的逃亡下臣壶叔说:“您三次行赏,赏赐都没有到我的头上,请问我犯了什么错?”文公回答说:“你引导我行仁义,用道德恩惠来保护我,这应当受到最高等级的奖赏。我辅助你建立功业,最终使你成功立业,这也是次一等的奖赏;你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汗流浃背地奋战,这也是次等的奖赏;如果你用你的体力为我效力却没有帮助我弥补任何不足,这也是次等的奖赏。在这三种奖赏之后,我才轮到给你奖赏。”晋国的大夫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高兴。

注释:1. 从亡贱臣(从亡:跟随逃亡)壶叔(晋国的逃亡下臣名)曰(说):壶叔是晋文公的下臣,因不满当时的政治而逃亡。2. 三行(三次)赏(赏赐) :指文公对有功之人进行了三次奖赏。3. 赏不及臣(赏赐没有给到臣身上),不敢(不敢接受)。4. 上赏(最高等级的奖赏):文公认为壶叔能引导他行仁义,用德行恩惠来保护他,因此应得最高的奖赏。5. 次赏(次一等的奖赏):文公认为壶叔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汗流浃背地奋战,应得次一等的奖赏。6. 无补吾缺(无帮自己补足任何空缺):壶叔用体力为文公效力,但并没有帮补到文公的任何缺点或不足之处。7. 说(高兴):晋大夫们很高兴。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史记·三十世家·晋世家》,讲述了晋文公在位期间,对于有功之人实行奖赏的情况及其原因。其中,壶叔作为文公的下臣,因不满当时的政治而逃亡。当文公得知此事后,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行,还对他进行了三次行赏。文公认为壶叔能引导他行仁义,用德行恩惠来保护他,因此应得最高的奖赏。同时,壶叔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汗流浃背地奋战,也应得次一等的奖赏。如果壶叔用他的体力为文公效力,却并没有帮补到文公的任何缺点或不足之处。这种公平公正的奖赏方式赢得了晋大夫们的欢欣鼓舞,他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整个故事体现了晋文公在位期间注重仁政和法治相结合的理念。文公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同时也不忘对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进行奖励。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这段文字也展示了晋文公善于用人的特点。他能够识才、任用人才,并给予适当的回报。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体现了晋文公对于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视。对于那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更给予精神上的认可和支持。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这段文字不仅是一篇历史文献的记载,更是一篇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用人以及如何对待功臣的宝贵教材。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