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元年春,陈大夫夏徵舒弑其君灵公。二年,楚庄王伐陈,诛徵舒。
三年,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晋使荀林父将中军,随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郤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佐之。六月,至河。闻楚已服郑,郑伯肉袒与盟而去,荀林父欲还。先縠曰:“凡来救郑,不至不可,将率离心。”卒度河。楚已服郑,欲饮马于河为名而去。楚与晋军大战。郑新附楚,畏之,反助楚攻晋。晋军败,走河,争度,船中人指甚众。楚虏我将智□。归而林父曰:“臣为督将,军败当诛,请死。”景公欲许之。随会曰:“昔文公之与楚战城濮,成王归杀子玉,而文公乃喜。今楚已败我师,又诛其将,是助楚杀仇也。”乃止。
四年,先縠以首计而败晋军河上,恐诛,乃奔翟,与翟谋伐晋。晋觉,乃族縠。縠,先轸子也。
诗句:景公元年春,陈大夫夏徵舒弑其君灵公。二年,楚庄王伐陈,诛徵舒。
译文:在景公元年的春天,楚国的大夫夏征舒暗杀了他的国君灵公;第二年,楚庄王攻打陈国,并杀掉了夏征舒。
注释:景公:即晋景公。陈大夫:指夏征舒,他在陈国执政。灵公:指的是被夏徵舒所杀的国君。楚庄王:春秋时期的楚国君主,他为了报复陈国而出兵攻打陈国,并在战斗胜利后处死了夏征舒。
赏析:此诗是《史记·晋世家》中的一个章节,记载了晋国从唐叔虞到晋静公之间的历史。诗中描述了晋国与陈国之间的冲突,以及楚庄王对陈国的惩罚。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现了古代史书的叙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