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孔子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家族原本是宋国人,称为孔防叔。后来他生下了伯夏,伯夏又生了叔梁纥。叔梁纥与颜氏女子在野外结合,生下了孔子。据说孔子在祈祷尼丘时得到了圣人的指引。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位于鲁国的东边,孔子因此怀疑自己的父亲埋葬的地方,母亲为了避免引起嫌疑,也进行了隐瞒。
孔子年少时就学习礼乐制度,成为鲁国的大夫孟厘子非常尊敬的人。孟厘子病重时告诉他的儿子懿子说:“孔子是圣人之后,但他的家族曾经在宋国灭亡过。他的父亲弗父何从宋国开始继承,并继承了厉公。他辅佐了戴公、武公和宣公三代君主,三次受封,态度恭顺,所以鼎铭文说他:‘第一次被命令弯腰,第二次被命令低头,第三次被命令俯身,跟随墙边行走,也没有谁敢侮辱他。吃饭的时候,吃粥的时候,都让我来糊口。’他如此恭敬。”孔子的母亲听说圣人之后虽然不在现世当权,但必有通达的人。现在孔子年轻好学礼,一定是有远见的人。我如果去世了,你一定一定要拜他为师。”到了孟厘子去世,懿子和鲁国的人南宫敬叔去向孔子学习礼。
在这一年,季武子去世,平子代替他的地位。
赏析:
《史记》30篇《世家》中,孔子是唯一以布衣之身和思想家的身份进入传录的。司马迁给予孔子这种地位和荣誉,以及篇中对孔子形象和行状的带有神化色彩的详尽描写,表明他对孔子的由衷尊崇以及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王道文化传统的自觉认同。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孔子通过学习和实践儒家的思想来寻求社会公正和谐的理想状态。他提倡仁爱、忠恕、礼节等道德规范,希望以此改变社会的混乱局面。
孔子的生活并不顺利,他曾遭到一些人的排挤和反对。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目标。
《孔子世家》不仅记录了孔子个人的生活和事迹,更深刻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展示了孔子作为伟大思想家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