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臧儿又入其少女儿姁,儿姁生四男。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

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

《史记·三十世家·外戚世家》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籍,记载了从夏朝开始至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其中关于外戚世家的部分,讲述了古代帝王和守文君的崛起及其背后的外戚势力,以及一些关键人物的命运和故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臧儿又入其少女儿姁:臧儿是汉朝的一位贵族,她再次将她的小女儿姁带入后宫。姁即后来的皇后薄皇后,她原本是臧儿的女儿。

  2.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薄太后在景帝还是太子时期,将女儿薄氏送入宫中成为妃子。此女后成为薄皇后。

  3. 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随着景帝即位,他正式册封薄氏为皇后。

  4. 皇后毋子,毋宠:薄皇后没有生育儿子,也没有得到宠爱。

  5. 薄太后崩,废薄皇后:薄太后去世后,薄皇后被废黜。

  6. 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景帝的长男名叫荣,其母亲名为栗姬。

  7. 栗姬,齐人也:栗姬是齐国人,出身高贵。

  8. 立荣为太子:栗姬被立为景帝太子。

  9. 长公主有女,欲予为妃:长公主拥有一名女儿,希望将其嫁给皇室中的其他成员作为妃子。

  10. 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由于栗姬的嫉妒,其他的妃子们都通过长公主与景帝相见。

  11. 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其他的妃子们虽然得到了景帝的宠幸,却都超过了栗姬。

  12. 长公主欲予王夫人:长公主最终决定把王夫人赐予给景帝。

  13. 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王夫人接受了长公主的提议。

  14. 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长公主在景帝面前不断诋毁栗姬,说她与其他贵妇和宠妾聚会时,常常让侍女们用唾沫涂在她的背部,并暗示她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取悦皇帝。

  15. 景帝以故望之:由于这些谣言,景帝对栗姬产生了怀疑。

  16.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景帝的身体感到不适,心情也不佳。

  17. 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景帝希望在栗姬的儿子中选出一位来做太子。

  18. 曰:“百岁后,善视之”:景帝曾对栗姬说“百年之后,好好照顾他们”。

  19. 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栗姬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且拒绝回应景帝的话。

  20. 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景帝对此感到气愤,但内心仍然有所顾忌,并未立即采取行动。

  21.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长公主经常赞扬王夫人儿子的英俊外貌。

  22. 景帝亦贤之:景帝也认为王夫人的儿子很好。

  23. 又有曩者所梦日符:景帝曾经有一个梦境预示着未来的事情。

  24. 计未有所定:关于未来的计划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25. 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王夫人知道景帝仍然在想念栗姬,于是她也开始对大臣施压希望立栗姬为皇后。

  26. 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太常寺的官员在讨论国事完毕后报告说:“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则因儿子而尊贵。如今太子的母亲没有得到封号,应该立她为皇后。”景帝听后非常生气,质问太常寺官员:“这是你们应该说的吗?”随后,景帝便处死了这位官员。

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以及权力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家族和血统的重视。此外,它也展示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她们如何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资源来争取丈夫的宠爱和国家的认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