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景王章,齐悼惠王子,以朱虚侯与大臣共诛诸吕,而章身首先斩相国吕王产于未央宫。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户,赐金千斤。孝文二年,以齐之城阳郡立章为城阳王。立二年卒,子喜立,是为共王。
共王八年,徙王淮南。四年,复还王城阳。凡三十三年卒,子[建]延立,是为顷王。
顷王二十(八)[六]年卒,子义立,是为敬王。敬王九年卒,子武立,是为惠王。惠王十一年卒,子顺立,是为荒王。荒王四十六年卒,子恢立,是为戴王。戴王八年卒,子景立,至建始三年,十五岁,卒。
济北王兴居,齐悼惠王子,以东牟侯助大臣诛诸吕,功少。及文帝从代来,兴居曰:“请与太仆婴入清宫。”废少帝,共与大臣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立二年,反。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于济北。天子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王自杀,地入于汉,为郡。
诗:《史记·三十世家》中记载的《齐悼惠王世家》是关于西汉开国功臣、齐悼惠王刘肥及其后代的历史,通过这段历史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初期的政治变迁和家族势力在政治舞台上的起伏。这首诗通过叙述刘肥的事迹以及他的子孙们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现了汉朝初年的政治斗争和文化背景。
译文:
《城阳景王章》:城阳景王,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因为与大臣共同诛杀了诸吕而首先斩杀了相国吕王产于未央宫。孝文帝即位后,加封朱虚侯刘章二千户,赐金千斤。
《共王喜》:共王喜八年,将王国迁徙到淮南,四年之后又迁回城阳。在位二十三年后去世,其子刘喜继位,是为共王。
《顷王建延》:顷王建延在位二十八年去世,其子刘建延继位,是为顷王。
《敬王义》:敬王义在位九年去世,其子刘武继位,是为惠王。
《惠王顺》:惠王顺在位十一年去世,其子刘顺继位,是为荒王。
《荒王恢》:荒王荒在位四十六年去世,其子刘恢继位,是戴王。戴王在位八年后去世,子刘景继位,至建始三年,十五岁时去世。
济北王兴居:济北王兴居,齐悼惠王子,以东牟侯的身份助大臣诛杀诸吕,但功劳较少。后来在文帝从代国归来时,兴居表示愿意随太仆婴进入清宫,废少帝,帮助大臣尊立孝文帝。
《汉惠王刘顺》:汉惠王刘顺在位十一年后去世,其后子刘顺继承王位,是为汉献王刘长。刘长在位期间,由于匈奴入侵,汉朝多次发兵抗击匈奴。文帝亲征太原,认为天子亲自出击胡人,遂发兵反于济北。
注释:
- 《城阳景王章》:刘章,齐悼惠王子,与大臣共同诛杀吕氏家族,为汉朝稳定做出了贡献。
- 《共王喜》:刘喜(建延),在位期间曾迁移王国到淮南,后又返回城阳。
- 《顷王建延》:刘建延(建延),其子刘喜继位成为顷王。
- 《敬王义》:刘义,在位九年,其子刘武继位成为惠王。
- 《惠王顺》:刘顺,其在位期间发生了济北王叛乱事件。
- 《荒王恢》:刘恢,其子刘景继位成为建始王,但仅存活到了十五岁便去世。
- 《济北王兴居》:刘兴居(兴居),因协助大臣诛除诸吕有功,但在汉文帝时期失去了原有的功绩。
- 《汉惠王刘顺》:刘顺(刘长),其子刘长(即汉献王)在位时面对匈奴入侵采取了积极的国防措施。
- 《城阳景王章》:此句表明刘章在诛灭吕氏家族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 《共王喜》:此句说明刘喜在位期间对国家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迁移政权的行为。
- 《敬王义》:《敬王义》,其子刘武继位成为惠王,显示了刘氏家族的荣耀与衰落。
- 《惠王顺》:此句揭示了刘顺在位期间发生的济北王叛乱事件及其对汉朝造成的影响。
- 《荒王恢》:刘恢,其儿子刘景继承了戴王之位,但英年早逝。
- 《济北王兴居》:此句指出刘兴居在汉文帝时期失去了原有功绩,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未能继续得到朝廷的认可。
- 《汉惠王刘顺》:刘顺(刘长),作为汉献王,其子刘建延继承王位,展示了家族的延续与发展。
赏析:
《史记· 齐悼惠王世家》不仅记录了历史人物的事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从刘肥的封赏到其子孙的争斗,再到诸侯国的更迭,这些故事都映射了汉朝初期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多变。通过这些历史片段,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汉初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方式。此外,《齐悼惠王世家》也提供了关于汉朝早期政策实施和效果的第一手资料,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和分析视角。通过对这些历史的解读,可以更好地把握汉朝初期的政治走向和历史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