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予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绝一岁,景帝乃更封绛侯勃他子坚为平曲侯,续绛侯后。十九年卒,谥为共侯。子建德代侯,十三年,为太子太傅。坐酎金不善,元鼎五年,有罪,国除。
以下是对《史记·三十世家·绛侯周勃世家》的逐句释义:
- 诗句:“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
- 译文:不久,汉景帝住在宫禁之中,召见条侯周勃,赏赐食物。他只放置了一大块肉,没有切好的肉块,又没有放上竹签。周勃心里感到不平,回头看向旁边的席子,取了竹签准备吃。汉景帝看着他,笑着说:“这些肉不够君侯吃的啊!”周勃脱下帽子谢罪。汉景帝起身,周勃于是快步离开。汉景帝用眼神送别他,说:“这位怏怏不乐者并非是少主的臣子!”
- 诗句:“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予钱。”
- 译文:没过多久,周勃的儿子给父亲买了工官尚方制造的铠甲盾牌五百套,足够安葬用的。雇请工匠制作时,他们非常辛苦,周勃不给报酬。工匠知道了周勃盗窃官府器物的事情后,愤怒并报告给了官府,这件事牵连到了周勃。消息传到皇帝那里,官员们前来查问。官吏簿册责问周勃,周勃拒不作答。汉景帝骂道:“我不用你了啊!”于是将他叫到廷尉那里。廷尉责问道:“您想谋反吗?”周勃说:“我所买的铠甲盾牌是用来安葬死人的,怎么说是谋反呢?”官吏更加严厉地责问他,周勃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初,官吏逮捕周勃时,周勃想自杀,他的夫人制止了他,所以周勃没有死成,后来就被带到廷尉那里。由于身体不能进食五天,最后吐血而死,封国也随之废除。
- 诗句:“绝一岁,景帝乃更封绛侯勃他子坚为平曲侯,续绛侯后。”
- 译文:过了一年,汉景帝重新封赏周勃的另一个儿子周坚为平曲侯,以延续周勃的后代。
- 诗句:“十九年卒,谥为共侯。子建德代侯,十三年,为太子太傅。坐酎金不善,元鼎五年,有罪,国除。”
- 译文:周勃在位十九年去世,死后谥号为“共侯”。他的儿子周建德代任侯位,担任了太子太傅。因为收取贡品时有问题,元鼎五年犯了罪,封国被废除。
这首诗描述了汉文帝时期一位名为周勃的汉朝名将的故事。他因在平定诸吕之乱和建立西汉王朝过程中的贡献而受到重视,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诗中通过描述周勃与皇帝的互动和其家庭生活的片段,展现了周勃作为忠臣的形象以及他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同时,诗也描绘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困境和晚年的悲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朝初期的政治环境以及周勃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