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曰:“盖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或子、男、附庸。礼‘支子不祭’。云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朕无闻焉。且天非为君生民也。朕之不德,海内未洽,乃以未教成者彊君连城,即股肱何劝?其更议以列侯家之。”

三月丙子,奏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谨与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曰:伏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奉承天子。康叔以祖考显,而伯禽以周公立,咸为建国诸侯,以相傅为辅。百官奉宪,各遵其职,而国统备矣。窃以为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者,四海诸侯各以其职奉贡祭。支子不得奉祭宗祖,礼也。封建使守籓国,帝王所以扶德施化。陛下奉承天统,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续萧文终之后于酂,襃厉群臣平津侯等。昭六亲之序,明天施之属,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锡号尊建百有馀国。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逾,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于万世。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三月丙子,奏未央宫。

诗句

  • 制曰:“盖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或子、男、附庸。礼‘支子不祭’。云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朕无闻焉。且天非为君生民也。朕之不德,海内未洽,乃以未教成者彊君连城,即股肱何劝?其更议以列侯家之。”

  • 三月丙子,奏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谨与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曰:伏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奉承天子。康叔以祖考显,而伯禽以周公立,咸为建国诸侯,以相傅为辅。百官奉宪,各遵其职,而国统备矣。窃以为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者,四海诸侯各以其职奉贡祭。支子不得奉祭宗祖,礼也。封建使守籓国,帝王所以扶德施化。陛下奉承天统,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续萧文终之后于酂,襃厉群臣平津侯等。昭六亲之序,明天施之属,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锡号尊建百有馀国。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逾,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于万世。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

  • 三月丙子,奏未央宫。

译文

在诏书中指出:我听说周朝共有八百诸侯,姬姓诸侯并列,有的做儿子,有的做儿子的附庸。按照礼节的规定,“支子不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因为诸侯同时建立国家是重视国家和社稷的表现,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再说上天不会因为君主而产生人。我的德行不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竟然用尚未成熟的政治来强加给君王一座城池,那作为大臣的人怎么能够鼓励呢?因此我们重新商议决定以列侯的身份进行讨论。

注释:

  1. 《史记·三十世家·三王世家》: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三个王(康叔、伯禽、武王)的故事及他们的功绩。
  2. 制曰:“”中的制是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令。
  3. “盖闻周封八百”:据说周朝共有八百个国家。
  4. “奉承天子”:侍奉并遵循天子的意志和旨意。
  5. “康叔以祖考显”:指康叔(周文王的儿子)因其祖父(周文王)的显赫功绩而被立为诸侯。
  6. “伯禽以周公立”:指伯禽因周公(周武王的弟弟)被封为诸侯而建立国家。
  7. “列位失序”:诸侯之间的地位顺序混乱,无法维持国家的治理。
  8. “垂统于万世”:让统治延续到千秋万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周朝诸侯制度的看法。他认为诸侯并存是尊重国家和社稷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诸侯之间地位混淆,难以维护统一的秩序。作者主张应该通过立诸侯王来恢复和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思想,体现了古代政治家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