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胥果作威福,通楚王使者。楚王宣言曰:“我先元王,高帝少弟也,封三十二城。今地邑益少,我欲与广陵王共发兵云。广陵王为上,我复王楚三十二城,如元王时。”事发觉,公卿有司请行罚诛。天子以骨肉之故,不忍致法于胥,下诏书无治广陵王,独诛首恶楚王。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其后胥复祝诅谋反,自杀,国除。

燕土墝埆,北迫匈奴,其人民勇而少虑,故诫之曰“荤粥氏无有孝行而禽兽心,以窃盗侵犯边民。朕诏将军往征其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皆来,降旗奔师。荤粥徙域远处,北州以安矣”。“悉若心,无作怨”者,勿使从俗以怨望也。“无俷德”者,勿使背德也。“无废备”者,无乏武备,常备匈奴也。“非教士不得从徵”者,言非习礼义不得在于侧也。

《史记·三十世家·三王世家》

译文: 后来胥果然作威作福,还与楚王的使者交往。楚王公开宣称:“我是元王的后代,是高帝的小弟弟,被封有三十个城邑。如今我的封地越来越少,我打算和广陵王一同发兵。”广陵王位居上位,楚国又恢复了三十二个城邑,就像元王时期一样。事情被揭露后,公卿有司请求惩罚诛杀胥,天子因为骨肉之情,不忍心将胥置于法网,只处罚了首恶的楚王。古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这是因为土地和教化的作用。后来胥再次祷告诅咒谋反,自杀身亡,楚国也被废除。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胥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胥在楚王的庇护下作威作福,最后自杀身亡。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忠诚与背叛的主题。同时,文章也体现了古代对忠诚、背叛、孝顺等价值观的重视。

逐句释义:

  1. 其后胥果作威福,通楚王使者:此后,胥果然作威作福,还与楚王的使者来往。
  2. 楚王宣言曰:“我先元王:楚王公开宣示道:“我是元王的后代。”
  3. 高帝少弟也:高帝是西汉的创始人,他是高祖刘邦,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
  4. 封三十二城:因此被封有三十二城。
  5. 今地邑益少,我欲与广陵王共发兵云:现在的封地越来越少了,我想和广陵王一起发兵。
  6. 广陵王为上:广陵王处于高位。
  7. 我复王楚三十二城:我也恢复楚国三十二个城邑。
  8. 如元王时:就像元王时期那样。
  9. 事发觉:事情被揭发出来。
  10. 公卿有司请行罚诛:公卿有司请求执行刑罚以惩治他。
  11. 天子以骨肉之故:天子因为骨肉之情的原因。
  12. 不忍致法于胥:不忍心将他置于法网之中。
  13. 下诏书无治广陵王,独诛首恶楚王:下达诏书不要追究广陵王的责任,只处罚首恶的楚王。
  14. 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论语·子路篇》中提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蓬草长在麻丛里,如果不用手去扶持,它也能自然挺直生长;白色的沙子混在泥土里,也会变成黑色。这里比喻即使出身卑微的人民,由于良好的环境影响也会逐渐变好。
  15. 其后胥复祝诅谋反,自杀,国除:后来胥再次诅咒谋反,自杀身亡,楚国也被废除。
  16. 燕土墝埆,北迫匈奴:燕国的地理位置偏僻且土地贫瘠。
  17. 其人民勇而少虑:这里的人民勇敢但思考不够周全。
  18. 故诫之曰“荤粥氏无有孝行而禽兽心,以窃盗侵犯边民:因此告诫说:“荤粥氏没有孝顺的行为却像禽兽一样残忍,他们以偷盗行为侵犯边境的百姓。”荤粥氏是指北狄族的一个部落首领。
  19. 朕诏将军往征其罪:我命令将军去征讨他们的罪行。
  20. 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皆来:一万户人家长的头领、一千户人家长的头领、三个二十户的县都来归附。
  21. 降旗奔师:纷纷投降并逃回军队。
  22. 荤粥徙域远处,北州以安矣:荤粥人迁徙到远离中原的北方边境,使北方安定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