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先生曰:臣幸得以文学为侍郎,好览观太史公之列传。传中称三王世家文辞可观,求其世家终不能得。窃从长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令后世得观贤主之指意。

盖闻孝武帝之时,同日而俱拜三子为王:封一子于齐,一子于广陵,一子于燕。各因子才力智能,及土地之刚柔,人民之轻重,为作策以申戒之。谓王:“世为汉籓辅,保国治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彊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至其次序分绝,文字之上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谨论次其真草诏书,编于左方。令览者自通其意而解说之。

王夫人者,赵人也,与卫夫人并幸武帝,而生子闳。闳且立为王时,其母病,武帝自临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王夫人曰:“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帝曰:“虽然,意所欲,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原置之雒阳。”武帝曰:“雒阳有武库敖仓,天下旻?戹,汉国之大都也。先帝以来,无子王于雒阳者。去雒阳,馀尽可。”王夫人不应。武帝曰:“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齐东负海而城郭大,古时独临菑中十万户,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王夫人以手击头,谢曰:“幸甚。”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拜之曰:“皇帝谨使使太中大夫明奉璧一,赐夫人为齐王太后。”子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国绝,为郡。天下称齐不宜王云。

”`
诗句:褚先生曰:臣幸得以文学为侍郎,好览观太史公之列传。传中称三王世家文辞可观,求其世家终不能得。窃从长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令后世得观贤主之指意。

译文:褚先生(褚少孙)说:我有幸以文学才能成为侍郎,喜欢浏览太史公的传记。在《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中称赞三王世家的文字非常吸引人,但一直无法找到真正的世家。于是,我向年长的、熟悉故事的人借来他们的册封文书和诏书,整理后将其传播出去,让后世能够了解贤明君主的意图。

关键词解释:

  1. 褚先生:古代的一种官职称谓,通常由朝廷中的学者或官员担任,负责对经典文献进行注释和讲解。
  2. 太史公:即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世家:古代中国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记录某一家族或者宗族的历史传承和重大事件,强调家族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4. 孝武帝:即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一位英明君主,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策文:古代一种重要的官方文件类型,通常用于皇帝对大臣的任免、赏赐等重要事项的书面通知。
  6. 燕刺王:即燕国国王,是汉武帝时期被封的三个儿子之一,封号为“刺王”。
  7. 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意为齐国在关东地区是最大的国家,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源。
  8. 雒阳:古代中国的一座著名城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上是汉朝的都城之一,也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9. 武库敖仓:都是古代的两座大型军事仓库,分别位于洛阳和长安,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0. 天下旻戹:意思是整个天下都非常动荡不安,这里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政治局势紧张。
  11. 谨使使者拜之曰:表示郑重其事地派遣使者前去执行封赏仪式。

赏析:
本文通过褚先生的视角,讲述了汉武帝时期封立三个儿子为王的事件。文章采用大臣上疏与武帝诏书、制书的形式书写,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威严与权威。通过对三个王子被册封为王的过程的描述,展示了当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此外,文章还通过对三个王子的描写,展示了他们在位期间的成就和贡献,以及他们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这个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真实。同时,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品德的重视,对于读者来说,不仅能够了解到一段历史,更能够在其中看到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