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1. 诗句内容
  • 孙子武者: 描述了孙子武是齐国人,以兵法技艺闻名于吴王阖庐。
  • 十三篇: 指孙子的十三篇兵法,被吴王完全理解。
  • 妇人大笑: 描述在演习中发现约束不明确、命令不熟习的问题时,妇女们会笑。
  • 左右队长: 指的是吴王的两个宠姬作为队长。
  • 约束不明: 指军队中的纪律和规范不明确。
  • 鼓之左: 尝试改变策略,但效果依然不佳。
  • 将军罢休就舍: 描述吴王因为担心被斩而放弃进一步观看。
  • 西破强楚,入郢: 孙子的军事才能最终得到了认可,他带领军队成功击败了强大的楚国并攻入郢都。
  • 北威齐晋: 孙子的军事才能使吴国对齐国和晋国产生了压力。
  1. 诗句翻译
  • 孙子是齐国人。以兵法技艺在吴王阖庐面前展示。
  • 吴王表示已经看过孙子的十三篇兵法,认为可以试着演练一下。
  • 孙子提出用妇人来测试军队纪律和命令是否清晰。
  • 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执行命令时出现混乱,导致她们大笑。
  • 孙子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军队中存在纪律和命令不明确的情况,那么将帅应当对此负责。”
  • 尝试改变策略后,情况并未好转,反而更加混乱。
  • 吴王出于恐惧,命令停止演练。孙子坚持自己的决定,斩掉了两名队长以示警示。
  • 因为孙子的严格要求,吴军变得整齐有序,最终赢得了战斗。
  • 孙子的名声由此大振,成为一位出色的将领,为吴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 诗句注释
  • “孙子武者”:孙子,姓孙名武,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
  • “齐人也”:说明他是齐国人。
  • “见吴王阖庐”:与吴王见面并受到其赏识和考验。
  • “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吴王已经看过孙子的十三篇兵法。
  • “可试以妇人乎?”:询问是否可以用女人来做试验。
  • “王徒好其言”:吴王只是喜欢孙子的言论,并不真正理解其实际意义。
  • “臣既已受命为将”:孙子接受了任命,准备担任将军。
  • “将军罢休就舍”:将军因为担忧而不敢继续观察。
  • “西破强楚”:孙子领导的吴国军队击败了强大的楚国。
  • “显名诸侯”:使得吴国的名声显赫于诸侯之间。
  1.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孙子与吴王之间的一场较量。孙子利用女性来测试士兵的纪律和命令是否明确,结果却引发了混乱。通过这种方式,孙子展示了他对军事纪律的重视以及他对将帅责任的认知。
  • 诗中还体现了孙子对战略和战术的严谨态度,以及他在面对挑战时的坚定和果断。尽管吴王最初并不相信孙子的能力,但他的严格要求和对军队纪律的重视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孙子是一位出色的将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