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桊,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子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桊,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注释:
- 孙武(约公元前530年—约公元前479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以《孙子兵法》闻名于世。他在吴国的君主阖闾手下效力,因十三篇兵法被吴王召见并试用,表现出色,后成为吴国的名将。
- 孙子(约公元前530年—约公元前479年),是孙子武的后代,生于齐国。他也是军事家,曾随庞涓学习兵法。由于孙庞二人在兵法上的造诣颇深,因此后人常将两人并提,称他们为“孙庞”。在战国时期,孙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著名的将领。
- 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名田因齐,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君主。他在位期间,积极招揽天下英才,其中包括了孙膑等杰出的军事人才,使得齐国在战国七雄中逐渐崭露头角。
- 田忌(?—公元前320年),齐国人,齐国的著名将领。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成功指挥了桂陵之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从此名声大噪。
- 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的长垣县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战国时期,它曾是楚国的都城之一,后被魏国所占领。桂陵之战发生在这一地区,是齐国军队击败魏国的重要战役。
赏析:
孙子吴起列传不仅记录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军事才华和智谋,还反映了那个时代军事策略和战术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实际战斗中的应用。孙子和吴起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来指导和影响军事行动。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到即使在古代战争中,优秀的战术和策略同样重要,它们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孙子的兵法理论至今仍对现代军事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