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惠王卒,武王立。张仪、魏章去,东之魏。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原王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昔曾参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着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昭王七年,樗里子去世,他的葬礼在渭南章台的东边举行。据说在他去世百年后,这里将有天子的宫殿环绕他和他的墓地。樗里子生前居住在昭王庙西边的渭南阴乡,因此民间称他为樗里子。到了汉朝,长乐宫在他的东边建造,未央宫在他的西边建设,而武库正好位于他的墓地正中央。
甘茂,下蔡人,年轻时学习百家之术,通过张仪和樗里子的推荐,得以向秦惠王进言。惠王见其才,便任命他为将领,帮助魏章平定了汉中地区。惠王去世后,武王继位,张仪和魏章离开秦国,向东前往魏国。这时,蜀侯辉、相壮发动叛乱,秦派甘茂平定了这次叛乱。回国后,甘茂被晋升为左丞相,而樗里子则担任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对甘茂说:“我希望能出兵打通三川,进而窥探周室,但若我的死能为国家带来不朽的功绩,那就更妙了。”甘茂回答武王说:“请让我与魏相约定一起攻打韩国,并派向寿作为辅助。”甘茂抵达时,他对向寿说:“你回去告诉大王,‘魏听臣了,但希望大王不要攻打韩国’。成功后,功劳都归您所有。”向寿回去后,向武王传达了这个条件。武王亲自迎接甘茂到息壤,并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一个大县,上党、南阳等地积累已久。虽然名字是县,其实更像是一个郡。现在大王多次挑战这个险关,行程千里去攻打它,这是非常困难的。过去曾参住在费城,鲁国人有一个和他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他的母亲‘曾参杀人’,她还是织布如故。不久后,又有一个人告诉她‘曾参杀人’,她仍然织布如故。又过一会儿,第三个人告诉她‘曾参杀人’,她的织布机就扔了下来,越过墙头跑了。因为曾参这么贤良,所以即使三个人怀疑他也不足为奇,我担心大王也会像她那样扔掉织布机。当初张仪西进占领巴蜀,北拓黄河以外地区,南取上庸,天下人都因张仪的贤明超越了先王。魏文侯让乐羊领兵攻占中山国,三年后攻陷。乐羊回师后论功行赏,魏文侯给他一箱谤书。乐羊拜谢后才知是谤书,于是再拜叩头表示感谢。现在我是客居他国的臣子,樗里子和公孙奭二人挟持着韩王来反对我,大王必会听从他们的话,这实际上是欺骗了魏国的大王,也让我承受公仲侈的怨恨。”武王说:“我不会听从他们的!请你与我立誓。”最终武王派丞相甘茂率领军队攻打宜阳。五月后仍未攻克,樗里子和公孙奭果然争辩起来。武王召见了甘茂想要停战。甘茂说:“息壤就在那边。”武王说:“有啊!”于是就全军出动,命令甘茂进攻。甘茂斩杀六万敌人,终于攻下了宜阳。韩国襄王派公仲侈入朝谢罪,与秦国恢复了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