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孝文五年,緤以寿终,谥为贞侯。子昌代侯,有罪,国除。至孝景中二年,封緤子居代侯。至元鼎三年,居为太常,有罪,国除。
太史公曰: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皆高爵,从高祖起山东,攻项籍,诛杀名将,破军降城以十数,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蒯成侯周緤操心坚正,身不见疑,上欲有所之,未尝不垂涕,此有伤心者然,可谓笃厚君子矣。
阳陵、信武,结发从汉。动叶人谋,功实天赞。定齐破项,我军常冠,蒯成委质,夷险不乱。主上称忠,人臣鸧腕。
【诗句】:
至孝文五年,緤以寿终,谥为贞侯。子昌代侯,有罪,国除。至孝景中二年,封緤子居代侯。至元鼎三年,居为太常,有罪,国除。
【译文】:
在汉文帝五年,傅靳蒯成去世,谥号是贞侯。他的儿子傅昌接替侯爵,因为犯罪被罢免,侯爵废除。到汉景帝中二年,封傅緤的儿子傅居为代侯。到元鼎三年,傅居担任太常,因为犯罪被罢免,侯爵废除。
【关键词注释】:
- 緤(jiǎn):古代爵位名称。
- 贞侯:侯爵的封号。
- 昌代侯:指傅昌的儿子傅緤,被封为代侯。
- 孝文五年:指汉文帝刘恒在位的第5年。
- 孝景中二年:指汉景帝刘启在位的时间。
- 孝景中二年,封緤子居:指傅緤的儿子傅居被封为侯。
- 贞侯:侯爵的封号。
- 元鼎三年:指汉武帝刘彻在位的第3年。
- 太常:官名,负责祭祀等事务。
- 垂涕:流泪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傅宽、靳歙和周緤等人的经历,展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在朝廷上的忠诚和正直。傅宽和靳歙都是高爵重臣,从高祖起兵,参与平定了项籍的叛乱,诛杀了许多名将,攻破了许多敌军和城池,从未有过困窘和屈辱的经历。周緤则是忠心耿耿、坚守正道的君子。他们的故事体现了汉朝初年的政治环境和军事斗争中的忠诚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