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张季未偶,见识袁盎。太子惧法,啬夫无状。惊马罚金,盗环悟上。冯公白首,味哉论将。因对李齐,收功魏尚。

张释之,字季,是西汉时期的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译文:
在景帝七年的时候,景帝被立为皇帝,这时张释之被任命为楚国的丞相,但是因为一些事情而被免职。当武帝登基后,他开始寻找贤良之士,并且推荐了冯唐。当时张释之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他仍然能够重新担任官职,于是任命了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官。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奇才,他与司马迁关系非常好。

太史公(司马迁)说:张释之是一位长者,他遵守法律,不会偏袒他人;冯唐是一位将领,他的议论非常有味道!有味道!俗话说得好:“不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观察他的朋友来了解。”张释之和冯唐都受到了他们的赞誉,他们的名字可以记录在廊庙之中。史书上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释之和冯唐都是这样的人。

张释之未遇其妻时,曾经见识过袁盎。太子害怕法律,而啬夫的行为又很无理。马惊扰人,却要罚金;有人偷窃玉环,却被皇上醒悟。冯唐白首,谈论将帅,因此他通过对话李齐,成功收服了魏尚的功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张释之的为人处世以及他的功绩来赞美他的品质和才华。张释之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胆识,他不仅能够明辨是非,还能够依法办事,不偏袒他人。他的这种品质使他成为了朝廷中的佼佼者,也使他的名字被记录在历史的廊庙之中。

诗中的冯唐也是一个具有非凡才华的人。他在晚年仍然能够谈论将帅,并且通过对话李齐成功地收服了魏尚的功劳。他的这种能力显示了他的智慧和谋略,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这首诗通过对张释之和冯唐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