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反时,不疑以二千石将兵击之。景帝后元年,拜为御史大夫。天子修吴楚时功,乃封不疑为塞侯。武帝建元年中,与丞相绾俱以过免。
不疑学老子言。其所临,为官如故,唯恐人知其为吏迹也。不好立名称,称为长者。不疑卒,子相如代。孙望,坐酎金失侯。
郎中令周文者,名仁,其先故任城人也。以医见。景帝为太子时,拜为舍人,积功稍迁,孝文帝时至太中大夫。景帝初即位,拜仁为郎中令。
仁为人阴重不泄,常衣敝补衣溺袴,期为不絜清,以是得幸。景帝入卧内,于后宫秘戏,仁常在旁。至景帝崩,仁尚为郎中令,终无所言。上时问人,仁曰:“上自察之。”然亦无所毁。以此景帝再自幸其家。家徙阳陵。上所赐甚多,然常让,不敢受也。诸侯群臣赂遗,终无所受。
诗句
吴楚七国之乱时,直不疑以二千石将兵击之。
译文
在吴楚七国之乱时期,直不疑以二千石的官职率军攻打叛军。
注释
- 吴楚七国之乱: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前154年至公元前143年间的一场大规模叛乱,由吴王刘濞和楚国、胶西等国联合发动,反抗中央政权的征召和征伐。
- 直不疑:名不详,字或号不确,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其坚定的态度和清廉的官风著称。
- 二千石:古代官员俸禄的一种计量单位,汉代为地方高级官员的标准俸禄,相当于现在的一县之长。
- 将兵击之:指挥军队进行军事抵抗。
- 景帝后元年:指汉景帝刘启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43年。
- 御史大夫:中国古代官职,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出使,并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和决策。
- 天子修吴楚时功:汉景帝为了纪念平定七国之乱的功绩,对有功之人给予封赏。
- 塞侯:地名,可能是指被封为侯的人的封地所在地。
- 武帝建元年间: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开始使用“建元”作为纪年的方式,此处提到的时间可能是在汉武帝的初期。
- 与丞相绾俱以过免:意指直不疑和丞相卫绾都因为过失而被免去官职。
赏析
直不疑在吴楚七国之乱期间,作为一名两千石级别的高级官员,承担起抗击外敌的责任,其行为展示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忠诚于职守的精神。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敢和智慧,更反映了当时汉朝对外来威胁的坚决抵抗态度。在平定叛乱之后,汉景帝通过封赏表彰了这些功臣,直不疑被封为塞侯,这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认可,也是对其廉洁品质的肯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直不疑的经历和性格特点,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态度成为了一种典范,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守信念,勇于担当。同时,他的一生也提醒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