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明年,匈奴入杀代郡太守友,入略雁门千馀人。
其明年,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杀略汉数千人。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馀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頟侯。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窌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
卫青,字仲卿,是平阳县人,其父亲郑季曾为县吏。在平阳侯家供事时与平阳侯的妾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卫青与同母哥哥卫长子,因姐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汉武帝的宠爱,故而冒姓为卫。大将军卫青,以勇敢善战和推功让爵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本段文本的逐句释义:
原文:“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
解释:这是对卫青身份和背景的描述,强调了他的出身和家族地位。
译文: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
注释:平阳,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原文:“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解释:这段描述了卫青的父亲,他是一位官吏,在平阳侯家中工作。同时,他的父亲与平阳侯的妾卫媪私通。
译文: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卫青。
注释:“给事”指的是担任职务或任务。“平阳侯”指的是当时的一个封地侯王,可能是平阳郡的侯王。
原文:“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
解释:这段叙述了卫青的兄弟和姐姐的情况。他们因姐姐在宫廷中的宠爱而冒用卫氏姓氏。
译文: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
注释:冒姓为卫氏,说明他们的姓氏被更改为卫氏,以冒充其他贵族或官员。
原文:“字仲卿。”
解释:这是对卫青名字的解释,表明他的正式名字是仲卿。
译文:字仲卿。
注释:仲卿可能是他的本名,也可能是因为他的母亲希望他能成为有德行的君子(“仲”意为中正,“卿”意为官位),所以取了这个字。
原文:“长子更字长君。”
解释:这段描述了卫青兄长的名字和字。
译文:长子更字长君。
注释:长君可能是他的本名或别名,更字可能意味着他的名字或字有所变化或更新。
原文:“长君母号为卫媪。”
解释:这是关于卫青兄长母亲的描述。
译文:长君母号为卫媪。
注释:长君即卫长子,他的母亲的称号表明她的地位较低,可能是她的姓氏或名字。
《史记·七十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不仅记载了卫青的生平经历,还深刻描绘了他作为将领的英勇无畏和高尚情操。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历史人物的风采,以及他在抗击匈奴战争中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