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
子华使于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
巫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
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退而揖巫马旗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鲁君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孟子姓姬,讳称同姓,故谓之孟子。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
梁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
颜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
曹恤字子循。少孔子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
公西赤 子华,年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于齐,冉有为其母请求粟米。孔子说:“给一釜。”冉有请求增加,说:“给一庾。”
译文:
公西赤(子华)年轻时比孔子小四十二岁。他出使齐国时,冉求为他母亲请求一些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冉求请求增加,说:“要一庾。”
赏析:
在这篇列传中,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各种场合展现出了他们的个性和才华。公西赤子华的使者身份体现了他在外交场合中的活跃角色;而冉求则为其母亲请求粮食的行为则显示了他对母亲的孝顺之情。这些细节描绘了孔子弟子们的不同面貌。
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门下弟子风采录
- 公西华与冉有故事
- 公西华与孔子师生关系密切,曾助齐使求粟。
- 孔子节俭生活体现其教育学生原则。
- 巫马施勤奋实践
- 巫马施为单父宰,日夜勤政。
- 以身作则,改善当地治理情况。
- 颜子与闵子骞德行典范
- 颜渊和闵子骞在德行上表现突出。
- 他们以仁爱和谦逊影响周围人。
- 陈司败问昭公礼知
- 孔子对鲁昭公礼知态度提出批评。
- 强调君子周急不继富,反对厚葬薄丧。
- 梁鳣与颜幸政事才能
- 梁鳣和颜幸均在政事上有所建树。
- 他们的才能体现了孔子教育中重视实践精神。
- 冉孺与曹恤政治理念
- 冉孺和曹恤在政治理念上有独到见解。
- 他们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方式。
- 伯虔与梁鳣个性差异
- 伯虔和梁鳣个性不同但同样具有智慧。
- 他们在个性和思想上的差异促使彼此成长和进步。
- 颜子与梁鳣年龄对照
- 颜子和梁鳣的年龄对比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智慧。
- 通过年龄对比,可以更深刻理解孔子的教学理念。
- 陈司败与梁鳣评价
- 陈司败对梁鳣的评价凸显了个人品质的重要性。
- 李氏对梁鳣的称赞反映出对品德的重视。
- 梁鳣、颜子与陈司败评价
- 梁鳣和颜子的高尚品德得到陈司败高度赞扬。
- 通过陈司败的评价,可以看到孔子教育中重视道德修养。
- 巫马施与孔子教导
- 巫马施的勤奋与孔子教导形成鲜明对比。
- 巫马施的勤奋反映了孔子注重实践的教育方法。
- 孔子与弟子们关系总结
- 孔子与弟子们的深厚关系体现了古代师徒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 这种关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思想的交流。
- 孔子思想在历史传承中的影响
- 孔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石。
- 他的教导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 也渗透到了社会各个层面。
- 孔子弟子列传意义
- 《仲尼弟子列传》是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重要文献。
- 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教育传统的宝贵资源。
- 传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从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教育和人际关系的启示。
- 这些教训对于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