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高后二年,复诏丞相陈平尽差列侯之功,录弟下竟,臧诸宗庙,副在有司。始未尝不欲固根本,而枝叶稍落也。
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亡子孙。讫于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罔亦少密焉。故孝宣皇帝愍而录之,乃开庙臧,览旧籍,诏令有司求其子孙,咸出庸保之中,并受复除,或加以金帛,用章中兴之德。
《汉书·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是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此篇文章主要记录了自汉朝初年,特别是高惠、高后时期的文臣功臣,以及他们在汉王朝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诗句释义:自古帝王之兴起,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
- 关键词:帝王、辅弼之臣、天功
- 注释:《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反映了自古以来,帝王在国家兴盛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辅弼之臣的协助和共同努力。这些大臣们共同完成了国家的伟业。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帝王与辅弼之臣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其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 诗句释义: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始以沛公为总帅,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
- 关键词:刘邦、沛公、项羽、皇帝
- 注释:这里描述了刘邦在秦二世(公元前207年)末年起事,经过楚陈(楚汉相争),最终在五年之内击败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 赏析:通过这个描述,可以看出刘邦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位能够统一中国的伟大皇帝的过程。
- 诗句释义: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
- 关键词:封爵、誓言、丹书之信、白马之盟、十八侯之位次
- 注释:这段描述了汉代对于功臣的封赏仪式,包括誓言、宣誓信物和正式的封爵安排。
- 赏析: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对于功臣的认可和荣誉感,以及通过仪式强化忠诚和责任的方式。
- 诗句释义: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 关键词:侯、万家、六畜百户
- 注释:这里描述了当时侯爵的大小,说明虽然封爵很高,但实际拥有的土地和人口有限。
- 赏析:这种描述体现了汉代初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即权力虽大,但基础不稳。
- 诗句释义: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 关键词: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户口、列侯、富厚
- 注释:描述了文景两代时期社会安定,人口恢复增长,列侯数量增加,国家财富增加的情况。
- 赏析:这段描绘了汉朝中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
- 诗句释义: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亡子孙。讫于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罔亦少密焉。
- 关键词:子孙、骄逸、法禁、亡国之灾、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
- 注释:描述了由于子孙过于骄逸,忘记了先辈的艰辛创业,导致国家多次陷入法网和灭亡的危险之中。
- 赏析:这一段反映了汉朝中期之后政治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以及家族衰落对国家的影响。
通过对《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的深入解读,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不仅是研究汉朝初期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也揭示了从帝王到功臣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