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二年九月,胶东下密人年七十余,生角,角有毛。时胶东、胶西、济南、齐四王有举兵反谋,谋由吴王濞起,连楚、赵,凡七国。下密,县居四齐之中;角,兵象,上乡者也;老人,吴王象也。年七十,七国象也。天戒若曰,人不当生角,犹诸侯不当举兵以乡京师也;祸从老人生,七国俱败云。诸侯不寤。明年,吴王先起,诸侯从之,七国俱灭。京房《易传》曰:“冢宰专政,厥妖人生角。”
成帝建始三年十月丁未,京师相惊,言大水至。渭水上小女陈持弓年九岁,走入横城门,入未央宫尚方掖门,殿门门卫户者莫见,至句盾禁中而觉得。民以水相惊者,阴气盛也。小女而入宫殿中者,下人将因女宠而居有宫室之象也。名曰持弓,有似周家檿孤之祥。《易》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是时,帝母王太后弟凤始为上将,秉国政,天知其后将威天下而入宫室,故象先见也。其后,王氏兄弟父子五侯秉权,至莽卒篡天下,盖陈氏之后云。京房《易传》曰:“妖言动众,兹谓不信,路将亡人,司马死。”
诗句翻译:
景帝二年九月,胶东下密人年七十余,生角,角有毛。时胶东、胶西、济南、齐四王有举兵反谋,谋由吴王濞起,连楚、赵,凡七国。下密,县居四齐之中;角,兵象,上乡者也;老人,吴王象也。年七十,七国象也。天戒若曰,人不当生角,犹诸侯不当举兵以乡京师也;祸从老人生,七国俱败云。诸侯不寤。明年,吴王先起,诸侯从之,七国俱灭。
译文:
景帝二年九月,胶东下密的居民七十多岁,他生了一个角,这个角上有毛。当时胶东、胶西、济南、齐四地的王都有发动叛乱的阴谋,这场叛乱是由吴王刘濞发起的,他们联合了楚国和赵国,总共有七个国家。下密县位于这四个国家中间;角是兵象,是向上的征兆;老人是吴王的象征。七十岁的人象征七国的灭亡,这是上天的警示,告诫人们不应该生出角来,就像诸侯们不应该发动战争去进攻京城一样;祸患将从老年人身上发生,七个国家都将失败。诸侯们没有醒悟过来。第二年,吴王首先发难,诸侯们跟随他,七个国家都被消灭。
注释:
- 景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名为刘启。
- 二年九月:具体年份不详,可能为公元前158年或公元前141年之间。
- 胶东下密人:指的是生活在山东胶东地区下密县的人。
- 生角:指出现角的形状。
- 角有毛:表示角部长出了毛发。
- 胶东、胶西、济南、齐:都是汉朝时存在的王国名称,分别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北京市等地。
- 四齐之中:在地理位置上,胶东处于其他三个王国的中心地带。
- 兵象:军事上的征兆。
- 上乡者:向上的征兆。
- 吴王象:指与吴王有关的象征或图腾。
- 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朝初年的一次大规模叛乱事件,涉及多个地方势力联合反抗中央政权。
- 天戒若曰:类似于后世所说的“天命警告”,暗示着某种不祥之兆或者警告。
- 人不当生角,犹诸侯不当举兵以乡京师也:告诫人们不应生出角形的东西,就如同诸侯们不应该发动战争去攻打京城一样。
- 祸从老人生,七国俱败云:祸患将从老年人身上发生,七个国家都将失败。
- 诸侯不寤:诸侯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 明年:次年。
- 吴王先起:指吴王刘濞率先发动叛乱的行动。
- 诸侯从之:其他诸侯都跟随刘濞一同发动叛乱。
- 七国俱灭:最终导致七个王国被消灭。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人物和背景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局势。它揭示了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和民众的惶恐不安之间的矛盾。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和挑战。